賺錢是第一要義?游戲行業(yè)的浮華背后 這是病就得治
- 來源:騰訊網
- 作者:liyunfei
- 編輯:liyunfei
如同深陷追求短期收益的浮躁環(huán)境,動輒以“十億”票房論英雄的電影市場一樣,作為繼文學、舞蹈、戲劇、電影等八大藝術之后的“第九藝術”,游戲行業(yè)也在遍刮浮躁風。尤其是在手游用3年時間走完端游10年的路,將市場規(guī)模急劇擴張到450億后,“浮躁”似乎成了打在游戲身上的“最大”標簽,甚至不愿裹上一層遮羞布半遮半掩見人,而是大喇喇赤裸裸地公示于天下。
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在中國手游業(yè),一款作品上線之后就再也不屬于作者了,抄襲、山寨、盜版、篡改等問題會接踵而至。在那些或大或小的手游廠商心中,“推動游戲改革創(chuàng)新?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的惡魔心理占據了壓倒性優(yōu)勢,反正天塌下來也有高個兒頂著,賺錢才是第一要義。
于是,一個個看似新穎,實際卻極度雷同的游戲被相繼推出市場,一個個靠爆乳吸引眼球,卻無所謂交互設計的游戲進入了大眾的視線,一個個廣告中吹噓的多么經典、多么與眾不同的游戲,在還是半成品的時候,就推向了市場。與之相對應的,是過億月流水、80%甚至90%的次日留存率……反正天高任鳥飛,牛皮自然撿大的吹,忽悠住用戶撈得來快錢才是王道。
這是?。簹У舻牟粌H僅是產品,還有未來
中國游戲開發(fā)元老級人物Fishman用“月拋型”來比喻手游行業(yè)的更迭:單款產品爆紅,公司急速成長;產品一衰落,公司也跟著衰落。
槍打出頭鳥,所以,在手游井噴之后,曾經被頗多詬病的端游終于有了替罪羔羊,轉而成為讓這個市場回歸冷靜的一根稻草。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相比手游來說端游那漫長的開發(fā)周期和巨額的資金成本,讓所有投資者不至于產生一瞬間“頭腦發(fā)熱”的沖動。
此時的很多人都忘記了,正是《蜀門》越南妞拉開了低俗營銷的大鐵閘,自此游戲圈色情露肉不絕,拼事業(yè)線、拼齊B小短裙……更有甚者,拉來鳳姐芙蓉蒼井空“三姝”同臺博眼球,所以如今手游圈才會不斷出現波多野結衣代言、美胸Bigger大賽等。說到底,這從來都不是端游或者手游的專利。
人貴在初心未泯。但對端游來說,在經歷了端游團隊大幅轉型手游開發(fā)的喧鬧后,誰能確保當年認真做游戲的那些人初心尚在?而在投資者想賺錢不敢投資創(chuàng)意,制作人承擔過多壓力只能去模仿成功之作力圖不虧本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玩家玩任何一款游戲,都總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游戲設定雷同,角色技能相似,這也無怪“模仿WOW”、“抄襲暗黑3”的玩家指責不絕于耳了,比如網易今年推出的《鎮(zhèn)魔曲》,就飽受抄襲的詬病。
失望久了就是麻木,當麻木養(yǎng)成習慣的時候,就不會再抱有希望。世上的事,最怕的就是失去人心,而中國的游戲行業(yè),現在正行走在這條細鋼絲上。
誰之過:廠商和玩家,各打二十大板
有人說:國內游戲行業(yè)的浮躁,不完全是開發(fā)團隊本身的錯,整個行業(yè)市場的不規(guī)范,逼迫著從業(yè)者不得不浮躁。
這就像小朋友偷吃了糖果,卻怪你沒注明不能吃一樣,看似合理,卻著實有些無賴??吹絼e人一夜暴富,各種羨慕嫉妒恨之余也大張旗鼓,要么鋪開整個攤子,同時開發(fā)兩三個項目,要么盲目地跟著市場趨勢走,完全不顧玩家體驗,最后失敗了卻歸結為制度的錯,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具體到游戲細節(jié)上,是女角色就必定爆乳露肉,滿屏魔法亂爆就叫高清絢麗特效,加個浮空技能就叫華麗空戰(zhàn),你敢連99我就敢連999這種純靠拼數字的“暢快”戰(zhàn)斗,甚至還有全自動技能鎖定的無腦流……還堂而皇之稱“玩家就是小白”、“給小白玩就必須要秒戰(zhàn)和自動尋路”,說得直白點就是湊活能上就行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將就”?
當然也有人會說,千錯萬錯都是廠商的錯,玩家永遠都是對的。那也不盡然。每個玩家心中都有著對游戲的熱愛,然而眾口畢竟難調,即使廠商一直在強調從用戶角度出發(fā),事實卻是話語權并不在玩家手里。所以慢慢地,妥協(xié)和將就不僅僅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也帶到了游戲里,“畫面差、隊友菜、玩法少、更新慢……算了,有得玩就不錯了,計較那么多干什么。”可以說,玩家的放縱也是助長廠商不作為的根源。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