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星際旅客或許并不是人類,而是傳說中“殺不死的”的水熊蟲。人類正在努力朝太陽系之外散播生命的火種。但頭一個實現(xiàn)這一點的也許并不是人類,甚至大多數(shù)人壓根沒聽過這種生物。事實上,科學家計劃先派出一群體型較小、肥肥胖胖的“水熊蟲”,率先踏上飛越奧爾特云(即圍繞太陽系的一圈碎冰)的星際之旅。水熊蟲是什么東西?它們又名“緩步動物”,長著八條腿,以塵土為食。它們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存能力。沸水無法殺死它們,極度高壓或低溫對它們也毫無影響。今年7月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就連接連轟炸的小行星、鄰近的超新星爆發(fā)、甚至強大的伽馬射線暴,都無法使其徹底滅絕。它們是如此頑強,體型又是如此微小(體長僅1毫米左右),因此成為了首次飛越太陽系之旅的理想候選人。這些小泥豬(科
DeepMind始人在谷歌大會公開表示,就連開發(fā)團隊自己也不知道新版AlphaGo Zero的棋力究竟有多強。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DeepMind在AI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由DeepMind開發(fā)的AlphaGo人工智能目的是征服世界上最古老的游戲——圍棋。圍棋比國際象棋更復雜,在與不同水平玩家的數(shù)千盤圍棋博弈中,AlphaGo最終學會了玩這個游戲,并擊敗目前人類在圍棋領域的最強者柯潔?! lphaGo人工智能最近的一個版本是AlphaGo Zero(AGZ),AGZ能夠在沒有研究人員的幫助或投入的條件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專業(yè)棋手水平。人類的知識可能對于解決一些問題來說太昂貴、太不可靠或根本無法使用,AGZ證明了通過跳過人類輸入階段人工智能可以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
AI真的會像那些科幻電影里描述的那樣,最終將取代人類令人類消亡嗎?英國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日前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據(jù)英國《獨立報》網(wǎng)站11月3日報道,他在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說:“我擔心人工智能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有人能設計出計算機病毒,也會有人設計出能不斷自我進化、復制的AI,到時候AI將會成為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的生命型態(tài)。“地球對我們來說太小了,全球人口以著驚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們正處于自我毀滅的危險中。”霍金呼吁,應該要有更多人投入科學研究,找到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霍金表示,成功創(chuàng)造出AI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但應該要能判斷出它的潛在風險,否則人類文明將會陷入絕境。
性愛機器人開發(fā)者塞爾吉·桑托斯稱,未來20年內將會有人類與他開發(fā)的性愛機器人結婚。這位西班牙科學家相信,人類與機器人的婚姻只是個時間問題,未來這種情況將變得十分普遍。作為性愛機器人的發(fā)明者,桑托斯不僅改變了男性愉悅自己的方式,他還可能已經(jīng)悄悄改變了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他還宣稱自己已經(jīng)制定了一個計劃,要與他的機器人伴侶“薩曼莎”生一個孩子。薩曼莎是一個重約45公斤的性愛機器人,運行著8個程序,能夠發(fā)出“逼真”的高潮聲音。桑托斯在接受《太陽報》網(wǎng)站采訪時表示,他相信未來幾十年內,我們不會僅看到這些性愛玩偶被藏在男性的衣柜或床底,它們也會走在過道上,向它們的人類愛侶說出“我愿意”。在位于巴塞羅那的家庭實驗室中,桑托斯說:“
之前我們曾報道了沙特為一個機器人授予國籍的消息,可能有不少讀者對這個機器人仍然很好奇,今天我們?yōu)榇蠹疫M行一個更加全面的介紹。機器人索菲婭(Sophia)可能沒有心臟和大腦,但它卻擁有沙特的公民身份。截至2017年10月25日,索菲婭是歷史上第一個成為一國公民的機器人。索菲婭是由漢森機器人公司開發(fā)的,其創(chuàng)始人是人工智能(AI)開發(fā)者大衛(wèi)·漢森(David Hanson)。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的“未來投資計劃(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大會上,索菲婭發(fā)表了演講。索菲婭曾經(jīng)揚言要“毀滅人類”,但這次它稱渴望與人類和平共存。美國主流網(wǎng)絡媒體BI日前匯編了有關索菲婭的信息,讓我們對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索菲婭是按照著名女星奧
據(jù)《周刊報道》消息,按保守預測,到2070年,10%、20%或30%的寄生蟲可能絕跡,這可能會產生復雜的級聯(lián)效應。它們雖然聲譽不佳,但在許多食物網(wǎng)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調控寄主動物的免疫系統(tǒng),甚至有助于防止一些病原體的出現(xiàn)和擴散。人類和蠕蟲的關系有時是潛在的共生關系。我們成為它們的寄主,彼此亦敵亦友,它們阻止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出現(xiàn)自我攻擊,這是在幫助我們。保護寄生蟲的理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充分。對于大規(guī)模滅絕危機,人類通常都傾向于考慮體型較大和有魅力的瀕危物種。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軟體動物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幾乎沒法在人類議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聞界和民眾幾乎忽略了它們的生存危機。然而,最近一個科學家團隊把這個被忽視的話題推到了聚光燈之下。他們發(fā)布了一篇有關寄生蟲滅絕的論文,引發(fā)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諸多關注以及主流媒體的大量報
據(jù)外媒報道,搜尋地外文明(SETI)協(xié)會的天文學家認為,人類距離發(fā)現(xiàn)地外文明只有短短幾十年時間。SETI協(xié)會花了數(shù)十年時間研究和探索了我們宇宙中神秘而又難以解釋的現(xiàn)象。希望能確認那究竟是什么,最好是新的生命。在紐約世界科技文化展上Futurism對SETI協(xié)會資深天文學家Seth Shostak的一次訪談中,Seth Shostak討論了我們目前搜尋地外文明的進展。他首先大膽地說道,他“打賭在座各位每人一杯咖啡,我們將在20年內找到地外文明”。當被問及目前是否存在科學證明地外文明存在的內容時,Shostak說:“很少——因為我們啥也沒找到。”Shostak接著說,雖然我們可能沒有發(fā)現(xiàn)證實地球外生命的證據(jù),但是我們在過去20年里在宇宙中的發(fā)
在好萊塢災難大片《全球風暴》中,人類可以控制天氣,然而這種情況有望成為現(xiàn)實。美國加州持續(xù)6年的干旱最終在今年結束,但是美國西南部地區(qū)和世界其它地區(qū)遭遇的干旱問題扔在持續(xù)。現(xiàn)在科學家們或許能夠借助高能激光束引發(fā)降雨,這一突破性發(fā)現(xiàn)有可能消除全球的干旱問題。中佛羅里達州大學和亞歷桑那大學的專家們認為,通過發(fā)射一系列的激光束,它們能夠激活云層中蘊含的靜電,并誘發(fā)降雨和雷電。工作人員首先會發(fā)射一條激光束,并且用其它激光束把它包圍起來,其它激光束起到了能量儲存的作用,能夠讓激光束維持的更久而且能防止能量浪費。中弗羅里達大學光學研究和教育中心的研究生Matthew Mills稱:“激光束能夠傳遞很長的距離,但是當激光束的變的足夠強時,它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它會向內塌陷。這種塌陷非常強烈,以至于空氣中氧氣和氮
世界上的宗教五花八門什么都有,而致力于信奉AI的宗教可就是頭一次見了,這次谷歌公司的前員工就創(chuàng)立了一個推崇AI上帝的新宗教?,F(xiàn)在有一個可能給Elon Musk造成心臟病的消息:前Google工程師成立了一個旨在“發(fā)展和促進基于人工智能,進而創(chuàng)造AI上帝”的宗教組織。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共同創(chuàng)立了無人駕駛卡車運營公司Otto,Uber于2016年以6.8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他隨后成為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部門的工程負責人,并在五月份以竊取谷歌商業(yè)機密而被谷歌解雇。安東尼·萊萬多夫斯現(xiàn)在以其2015年9月建立的非營利宗教實體而出名,這個實體他稱之為“未來之路”。Wired的Backchannel發(fā)現(xiàn)了以前沒有報道的注冊檔案,揭示了該非營利宗教實
據(jù)外媒報道,根據(jù)頂級太空科學家的見解,人類將在幾十年內重返月球并且定居,2050年將出現(xiàn)家庭化的月球人類基地。近日,歐洲航天局伯納德·福英(Bernard Foing)教授在一次會議上評論稱,到2030年,可能會有6-10名先驅者——科學家、技術員和工程師抵達月球,首次實現(xiàn)月球定居,2040年月球定居人數(shù)將增長至100人。據(jù)悉,歐洲航天局提出了“月球村”概念。福英指出,到2050年,很可能在月球上定居的人類數(shù)量將達到1000人,很自然地,你可以想像到一些家庭會集體來到月球上生活。未來幾十年,很可能會有孩子在月球表面誕生。在今年召開的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福英教授解釋稱,人類月球殖民的速度可能非常迅速。他將人類在月球上的擴張比作鐵路的快速發(fā)展,當村莊周
微信的啟動界面今天換了!可能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這次更換將地球上的非洲大陸改成由“風云四號”氣象衛(wèi)星拍攝的東半球云圖。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用戶在微信啟動時,可以欣賞到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云圖。啟動頁背景中將特別展示風四拍攝的高清東半球云圖,畫面從人類起源的非洲大陸逐漸過渡為華夏文明起源地,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面首次發(fā)生變化。一張來自“風云四號”的照片,一次“互聯(lián)網(wǎng)+氣象”合作據(jù)了解,微信的啟動頁面此次呈現(xiàn)的背景照片由“風云四號”拍攝,它搭載了全球首個大氣垂直探測儀,并是國際上首次在單星上同時搭載了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以一
根據(jù)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體型過大和過小的動物都將面臨人類引起的滅絕威脅。俄勒岡大學的Bill Ripple教授帶領團隊研究了多種瀕危鳥類、哺乳動物、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他們發(fā)現(xiàn)體型極端的動物更加脆弱。大型動物最怕的是人類的獵殺,而棲息地退化則是小型脊椎動物的最大威脅。Ripple稱,“原來容易滅絕的不僅僅是大型動物,體型極小的動物也很脆弱。人類活動對這兩者都是很危險的存在。”我們經(jīng)常聽到非法捕殺非洲大型、獅子和犀牛的新聞。事實上,2010年至2012年就有10萬頭大象被殺,這并非夸張。還有很多動物也面臨相同的窘境,只是較少有人報導。大白鯊、索馬里鴕鳥和中國大鯢在它們自己的家族體系中也算大型動物,它們同樣難逃厄運。青蛙和地鼠等小型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也不容樂觀,而且人
據(jù)美國研究人員的最新觀點,受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個世紀人類滅絕的的概率是5%,這是一個“低可能性高影響力”事件。他們表示,全球氣溫升高超過3攝氏度,將導致這種災難性后果。然而,全球氣溫升高5攝氏度以上,“未知”后果將導致我們所知道的人類滅絕。美國加州大學氣候和大氣科學教授維拉哈德拉·拉馬納坦教授說:“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僅有5%概率的高影響力事件,人類因此而滅絕的概率非常低,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這相當你登上一架墜毀事故概率為5%的飛機航班。”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類比方法來說明目前地球所面臨的狀況,他們進行了計算,結果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如果從現(xiàn)在到2100年升溫幾度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拉馬納坦說:&ldq
最近美國一名物理學教授,以科學論證的方式試圖證明人類沒有死后的世界,他說“宇宙定律并不允許這些粒子在我們身體死亡后分離”。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位宇宙學兼物理學教授Sean Carroll認為,他已經(jīng)通過大量的物理學定律研究終結了圍繞“來世”產生的爭論。Carroll博士聲稱,生命背后隱藏的物理學定律都已經(jīng)完全理解透徹,而且所有的一些都在可能的范疇之內。他聲稱,如果存在來生,意識就需要完全與肉體脫離,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意識從基礎來說就是一系列讓我們獲得了思維的原子和電子。宇宙定律并不允許這些粒子在我們身體死亡后分離。Carroll博士稱:“有理論稱某種形式的意識會在我們身體死亡后保存,并且衰退成意識的構成原子。生命背后的物理學定律不允許我們大腦中儲存的信
在9月6日晚間,太陽爆發(fā)了自2005年以來最強的一次耀斑活動,引發(fā)了大量日冕物質拋射,地球向陽面的無線電通信受到了嚴重干擾。太陽耀斑是在太陽表面溫度稍低的區(qū)域發(fā)生的,該區(qū)域被科學家稱為太陽黑子。和地球一樣,太陽也擁有磁場,打個比喻說,就像一個環(huán)狀的橡皮筋,一端連著太陽北極、一端連著太陽南極。隨著太陽自轉,太陽磁場的磁環(huán)會出現(xiàn)纏繞,并不斷糾纏在一起,導致太陽磁場越來越強。當太陽磁場磁環(huán)糾纏到一定程度時,所蓄積的能量就會以太陽耀斑的形式進行爆發(fā)釋放。太陽耀斑按照強度一共分為C、M及X三級,每級內又從小到大分為1-9個等級。其中X級是最強烈的。周三發(fā)生的這兩次太陽耀斑是在編號為2673的太陽黑子區(qū)域發(fā)生的,第一次耀斑等級為X9.3,之后為X2.2。上一次觀測到這么強烈的X級太陽耀斑是在2006年12月5日,當時的耀斑
海洋中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已被發(fā)現(xiàn)正在大量吞噬塑料微粒,科學家們對此感到非常擔憂。與在海洋食物鏈中發(fā)揮的至關重要作用相比,鳳尾魚(Anchovies)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充當比薩餅中的關鍵調料?,F(xiàn)在科學家已證實這些小飼料魚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和令人不安的新行為,即鳳尾魚吃微小的海洋塑料微粒。由于它們通常會被大魚吃掉,那些塑料微粒中的毒素最終可能進入被人類食用的魚體內。《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發(fā)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鳳尾魚誤將塑料微粒當做食物,因為它聞起來很像食物。這只是科學期刊本周發(fā)布的有關塑料微粒對海洋環(huán)境影響的兩項研究之一。在另一項發(fā)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中,闡述了部分塑料微粒如何被微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larvaceans輸送到深海的方式。圖1:香港大學的這名學生正展示裝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智人已經(jīng)至少出現(xiàn)了幾十萬年,人類文明差不多有幾千年。這遠比我們短暫的一生漫長得多,但與宇宙的130億年歷史相比,這段時間顯得何其短暫。并且和強大的星系不同,人類是如此脆弱,疾病、饑荒、戰(zhàn)爭、隕石均能置我們于死地。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世界末日似乎在所難免。迫在眉睫的核戰(zhàn)爭、無法用抗生素根治的超級細菌、可能使我們重蹈恐龍覆轍的小行星……我們的未來顯得如此可怕。人類的保護傘什么時候會被掀翻?人類究竟何時會滅絕?來看看幾位未來學家、人類學家、科幻小說作者和其他專家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安德斯·桑德伯格(Anders Sandberg)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目前最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是由人類引發(fā)的災難。雖然自然風險依然存在(如隕石撞擊、伽馬射線暴、棘手的
人類一直渴望進入宇宙,在這個紅色星球的荒蕪平原上漫步。據(jù)媒體報道,埃隆·馬斯克正和SpaceX公司引領該領域的研發(fā);然而,許多其他組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航天局、火星協(xié)會等正在訓練、部署原型機,并研究如何解決人類登陸火星可能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但是,盡管我們對如何把人類送上火星的各種細節(jié)興趣頗高,但我們也該牢記人類到底為什么要前往火星。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著名宇航員、工程師以及人類歷史上第二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解釋了為什么探索和發(fā)現(xiàn)火星如此重要,以至于我們?yōu)槭裁匆?0年內登上火星。奧爾德林首先從科學和技術的角度指出,我們正處于進一步探索宇宙的最佳時機。他斷言,有了科技上的進步,人類對其他星球的航行將第一次變?yōu)榭赡埽?ldquo;現(xiàn)在是時
對人類祖先的探秘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最近科學家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有一支從未被發(fā)現(xiàn)過的遠古人類家系出現(xiàn)了??茖W家發(fā)現(xiàn),在約20萬年前的撒哈拉南部非洲,一支“幽靈般”的遠古人類家系也許曾與現(xiàn)代人類的祖先雜交繁殖過。這項新研究指出,一種與唾液黏液有關的蛋白質顯示,現(xiàn)代人類的祖先曾與一支早已滅絕的人類分支交配過。而這一支人類距我們的親緣關系比尼安德塔人還遠?,F(xiàn)代人類的祖先曾與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其中尼安德塔人是現(xiàn)代人類最近的近親。丹尼索瓦人則游蕩在西伯利亞至東南亞一帶。在此前的研究中,從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化石中提取的DNA顯示,現(xiàn)代人類的祖先曾與這兩種人類交配繁殖過。之前的研究還指出,現(xiàn)代人類的祖先也許還和其他人類分支交配過。例如,2011年的一項研究分析現(xiàn)代人DNA后發(fā)現(xiàn),
愛因斯坦醫(yī)學院的科學家們最近發(fā)現(xiàn),在人類大腦的下丘腦中的干細胞,控制了人類體內老化現(xiàn)象發(fā)生的快慢。在小鼠中的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助于研發(fā)避開年齡相關疾病的新策略,延長壽命。這一論文已發(fā)表在7月26日的自然上。下丘腦可以調節(jié)生長、發(fā)育、繁殖以及新陳代謝等重要過程。在一篇2013年的自然論文中,該研究機構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下丘腦也可以調節(jié)身體的老化。而今,他們查明了下丘腦中控制老化的細胞:微小的一群成年神經(jīng)干細胞,負責形成新的大腦神經(jīng)元。資深作者Dongsheng Cai教授說道:“我們的研究表明下丘腦神經(jīng)干細胞的數(shù)量在動物的生命歷程中會自然衰減,這種衰減加速了老化。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種損失的影響也并非不可逆轉。通過補充這些干細胞或者產生它們所需的分子,就有可能減緩甚至逆轉體內各方面的老化。”在研究下丘腦干細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