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事焦點 > 新聞詳情

科學家:即便地球毀滅后 人類有很大機會活下來

時間:2018-01-11 11:24:50
  • 來源:新浪科技
  • 作者:skylark
  • 編輯:豆角

根據(jù)一些研究未來的科學,包括美國加州大學的天文學家格里高利·勞林(Gregory Laughlin)的說法,人類的未來前景卻是相當光明的??紤]到人類技術的飛速進步,即便在地球毀滅之后,我們人類也有很大的機會能夠繼續(xù)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3dmgame

但是,為了生存下來,我們的子孫后代們將需要采取一些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多行星時代

在未來大約15億年內,我們預計將遭遇第一次嚴重的太空危機。根據(jù)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環(huán)境科學家安德魯·拉什貝(Andrew J。 Rushby)的說法,隨著太陽亮度逐漸增強,那時候的地球將開始面臨所謂“超級全球變暖”。地球將持續(xù)升溫,直到所有海洋都蒸發(fā)干涸。

到那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放心,即便是現(xiàn)在我們都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立基地的能力。那么你想一想,按照目前的技術進步速度,在15億年之后我們的后代子孫們將掌握什么樣的技術?有一點是絕對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那時候的人類必然已經(jīng)殖民了整個太陽系所有星球,甚至可以在整個銀河系內到處自由穿梭。

隨著太陽變得越來越高溫,其他行星的環(huán)境條件可能會逐漸改善。在地球被逐漸炙烤燒焦的同時,火星上的氣溫將不斷升高,從而變得更加宜居。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麗薩·卡爾滕內格(Lisa Kaltenegger)的模型計算顯示,從那時候起,火星上的宜居環(huán)境可以維持大約50億年

大約距今75億年后,太陽將耗盡全部的氫燃料,開始轉入氦聚變階段(注:原文如此,更多的科學家認為太陽將在距今50億年后便進入氦聚變階段)。此時的太陽體積將出現(xiàn)極大膨脹,進入紅巨星階段?;鹦呛偷厍驅⒈豢窘埂5橇硪环矫?,曾經(jīng)那些木星和土星的冰凍衛(wèi)星此時則將變成亞熱帶氣候的海洋世界,那將是人類的理想居所。我們將可以在那里生存幾億年時間。

距今大約80億年之后,太陽的熱量將讓整個冥王星軌道內的天體都變得高溫不堪,難以讓生命生存。卡爾滕內格表示:“精確的數(shù)據(jù)取決于太陽損失質量的速度以及行星軌道的變化情況。”擔憂一個信息是明確的,那就是太陽系最終將有一天變得不再適宜生命生存。

造訪其他恒星

不過,幸運的是,勞林提醒我們,在銀河系中至少存在著2000億顆恒星,其中絕大部分周圍都存在著行星?;蛟S我們的后代早已掌握了接近光速進行星際旅行的手段和技術。事實上,即便是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恒星際旅行也并非完全不可想象。

比如人類迄今建造的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之一,旅行者1號飛船正在以每小時超過6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太陽,但即便以這樣的高速,它也將需要大約7萬年時間才能抵達最近的恒星,這樣的時間遠遠超過了人類的壽命。

但未來的人類或許將會建造特殊的恒星際超級飛船,我們可以很多人在上面生活,我們在飛船中生活,在飛船中老去,死亡,但我們的后代會繼續(xù)在飛船上生活,最終,他們將會抵達目的地。類似這樣的恒星間飛行在未來或許將變得非常普遍,人類將會擴散到整個銀河系,甚至在一些類地行星上面定居。

我們的后人們或許會選擇那些和太陽類似的恒星周圍的行星定居。這樣的恒星正處于主序星階段,非常穩(wěn)定,能夠保證我們過上比較長期的穩(wěn)定生活。而一旦有朝一日我們所依賴的那顆恒星老去,我們就可以離開,去尋找另一顆恒星。

距今500億到1000億年后,整個宇宙中能夠用于恒星形成的原材料物質將被基本全部耗盡。宇宙中最后一批類太陽恒星將結束它們的生命,到那時,人類將需要去找到一個全新的棲身之所。

但是,或許有另外一類恒星的周圍要比太陽這樣的恒星周圍更加適合我們生活。那就是紅矮星。整個銀河系內到處遍布紅矮星,這是一類亮度和溫度都比太陽更小的小質量恒星。這類恒星的壽命極為漫長,幾乎到宇宙毀滅都不會抵達生命終點,因此這樣的恒星周圍或許可以考慮作為我們的未來家園。

引力時代

紅矮星將是最后的一代恒星。它們一旦死亡,整個宇宙都將陷入一片黑暗,但勞林卻并不認為這是宇宙中生命跡象的終結。他認為我們自那以后或許將進入一個他稱之為“引力時代”的嶄新階段。

在未來的黑暗時代,我們將或許已經(jīng)有能力在黑洞周圍建造巨型發(fā)電站,利用黑洞的強大引力場加速效應產生電力?;蛘呶覀兛梢圆杉行莾炔康臒崃?,由于天體之間的潮汐作用,導致天體內部物質發(fā)生相互擠壓摩擦從而產生大量熱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沒有恒星存在,行星內部仍然會有大量能量集聚。

但是,看到這里前往不要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一群人聚在山洞里的篝火旁取暖的景象。億萬年的進化早就改變了我們,或許我們早已與計算機融為一體,甚至我們或許不再有物理意義上的身體。對于那時的我們來說,血肉之軀并非生命核心,信息才是。

勞林表示:“這是思考久遠的未來人類命運的過程中獲得的最佳思考。將我們的思維局限在今日地球生命和碳基生命的限制之內是天真而愚蠢的。”或許,基于信息的生命形式幾乎將能夠永存于世。

3dmgame

宇宙會比我們先消亡嗎?

然而,我們的永生計劃或許仍然將要面臨物理意義上的極限限制。

物理理論認為,在距今10的34次方年至10的64次方年之間的時間尺度上,構成所有物質原子核的重要成分:質子,將發(fā)生衰變。這就意味著黑洞將成為宇宙中唯一仍然保持完整的物質形式。到這一步,我們未來的人類將無法保有任何物理實體了。

在10的100次方年之后,即便是黑洞也將全部蒸發(fā)消失。這將意味著宇宙中從此不再存在任何能量或任何結構,所剩下的只不過是一個寒冷,空洞,永恒的粒子海洋。這將是真正的生命終點——或者,我們還能想想辦法。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羅·斯坦因哈特(Paul Steinhardt)是現(xiàn)代宇宙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正在發(fā)展一套宇宙循環(huán)的模型,也就是宇宙會不斷消亡并新生,周而復始。他最新的觀點認為,在黑洞全部消亡之后,宇宙將經(jīng)歷一次新的“大爆炸”并開始新一輪的重生。

假如事實果真如此,一次新的大爆炸事件將我們這個宇宙中的一切痕跡全部抹掉——除非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方法逃出現(xiàn)在這個宇宙,并進入新的一輪宇宙循環(huán)。但是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現(xiàn)有的物理學理論還不能提供回答。

0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Steam正版購買
今日特惠人類
人類
-10%¥199¥179
立即購買
他們都在說 再看看
3DM自運營游戲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