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的力量! 美國高中生翻譯《最終幻想5》的故事
- 來源:Kotaku,翻譯等等
- 作者:忽悠你傳火
- 編輯:ChunTian
1997年夏天,加州爾灣的天氣格外炎熱,梅里亞對出門玩耍沒有任何興趣。那時她剛剛念完高二,計劃利用暑假反匯編ROM代碼。梅里亞邊聽電子游戲混音和老CD邊自學,逐步了解《最終幻想5》內部代碼的工作原理。梅里亞臥室里有一臺運行遲鈍的Intel 486電腦(她可以用它做一些簡單的開發(fā)工作),不過如果梅里亞希望測試游戲,她就要下樓使用父親速度更快、搭載奔騰處理器的電腦——畢竟,486電腦無法運行模擬器(當時梅里亞在網(wǎng)上對外顯示的性別是男性)。
SoM2freak將《最終幻想5》的日文對話翻譯成英文,而梅里亞則想方設法尋找在游戲中顯示英文的最佳方式。她下載了一個反匯編程序來分解《最終幻想5》的代碼,由于文件特別龐大,她又使用了一個叫做XTree Gold的文本管理程序來解析它。然后她開始修改變量,通過試錯法來辨別每一行代碼的實際用途。“我在做這些事情時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梅里亞說,“我就是自己慢慢摸索著做。”
每個文件拆解后看上去像這個樣子:
上面這幅圖展示了《最終幻想5》用于呈現(xiàn)對話的代碼。由于這款游戲假設每個日文字符的寬度相同(12個像素),代碼就讓每個對話框渲染一個字符,將隱藏光標移動到第13個像素右邊,然后再渲染下一個字符。
英文字母的寬度不一樣,所以梅里亞需要找到另一種方法。“如果將游戲翻譯成英文,一種自然的解決方案是根據(jù)每個字符的寬度,調整光標向右移動的量。”她說。
梅里亞花了整整一個夏天解決這些問題,這使得她幾乎成了粉絲翻譯社區(qū)的局外人。在她之前,玩家翻譯游戲時甚至從未考慮過反匯編代碼或改變對話渲染器,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不像梅里亞那樣執(zhí)著。“很多工作相當枯燥乏味。”她回憶說,“我花了很多時間使用(模擬器)SNES 9x,調試這些煩人的文本程序。”
當項目進行到一半時,新編輯Katsuyuki “harmony7” Ohmuro加入了梅里亞的小組——他是梅里亞在高中的一個學長。Ohmuro認為SoM2freak的翻譯有缺陷,存在很多問題;SoM2freak年輕且并非日語母語人士,所以Ohmuro開始重寫文本,修改了他翻譯文本中的大量內容。由于不滿這個決定,SoM2freak退出小組,不過后來他參與了更多日本RPG的翻譯,例如《最終幻想3》《圣劍傳說3》等。
在梅里亞等人翻譯的《最終幻想5》英文補丁中,爭議最大的部分也許是游戲主角的名字。按照Square Enix的說法,《最終幻想5》主角名叫Bartz,但如果你玩過游戲的粉絲翻譯版本,你會看到一個不同的名字:Butz。
過去多年以來,許多玩家暗自嘲諷這個名字,不過梅里亞堅持認為它是最準確的翻譯。日本人名バッツ的翻譯是Battsu,或者簡稱Butz。“在日本,許多文件或紀念飾品上寫的都是Butz。”梅里亞說,“我們在翻譯游戲時參考了這些材料。”
在夏秋之交,梅里亞已經(jīng)完成了對《最終幻想5》的翻譯工作,她還寫了一個程序將英文文本加入到游戲中,而不必再花費數(shù)十個小時手動復制粘貼。然后她將余下的工作交給了Ohmuro——后者原本計劃修改整個文本,不過一次突發(fā)事件迫使他改變了主意。
RPGe內部的其他小組已經(jīng)放棄了翻譯《最終幻想5》,但在1997年10月份,有人拿到了粉絲翻譯版本的一個早期版本,并將它發(fā)到Geocities網(wǎng)站上,聲稱那是他們的成就。為了澄清真相,梅里亞和Ohmuro不得不發(fā)布了當時已經(jīng)接近完工,但精細程度還沒有達到Ohmuro期望值的補丁。
1997年10月17日,梅里亞等人推出“0.96版本”(v0.96),那也是《最終幻想5》粉絲翻譯的第一個公開版本。通過IRC頻道和互聯(lián)網(wǎng)論壇,它迅速流傳,讓許多歐美RPG玩家發(fā)現(xiàn)了這款他們尚未玩過的《最終幻想》新作。“補丁真的是自己傳播開來。”梅里亞說,“它很快成為模擬器玩家社區(qū)的一個大新聞,大家都開始玩《最終幻想5》。我們根本不需要做任何推廣。”
Ohmuro又花了幾個月時間對《最終幻想5》翻譯補丁做最后的潤色,到1998年6月份的時候,他們推出了《最終幻想5》翻譯補丁的“官方”版本。它在當時被玩家們認為具有變革意義,至今仍被視為游戲史上最優(yōu)秀的粉絲翻譯版本之一。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