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農婦帶著前夫嫁人 一妻兩夫婚后生活大揭秘
-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 作者:newtype2001
- 編輯:newtype2001
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對前夫不離不棄,頂著非議,帶夫改嫁,和現(xiàn)在的丈夫一起用行動書寫了一段人間大愛的感人篇章。
這個另類家庭和他們的感人故事,也最終被人們理解、傳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和褒揚,成為一段佳話。
丈夫癱瘓了,兒子年幼,繁重的體力勞動無力承受,這讓一個農村女子如何應對?南陽唐河縣馬振撫鄉(xiāng)關地村的汪金玲,最終選擇了帶著前夫嫁人,組建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上演了一個真實版的電影《春桃》。
“我不能扔下你不管”
唐河縣馬振撫鄉(xiāng)關地村,一個略顯偏僻的丘陵山村,坡上洼下,高高低低分布著旱地和水田。
昨天上午,村南頭的一戶人家中,40歲的女主人汪金玲懷抱7個月大的小兒子,不時地在院中轉悠。簡陋的擺設顯示,這是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
最東邊的屋子內,曾經(jīng)的男主人郭宏建鄰窗而臥,聽見有人進院,艱難地坐起來望著窗外。汪金玲說,因為要補貼家用,丈夫劉萬繼外出打工去了,家中留下了兩個大人和3個孩子。
躺在那張狹窄的木板床上,郭宏建講起了12年前那場滅頂之災,“要是沒有那場事兒,她(指汪金玲)也不用受這么多苦”。
12年前,郭宏建25歲,有一個大他3歲、勤勞善良的妻子汪金玲,還有一個不滿一歲的兒子,生活雖然艱苦,但在民風淳樸的關地村,也算得上是幸福的一家。
為了讓妻兒過上好日子,只念過一年初中的郭宏建,農閑時經(jīng)常到山西下煤窯。 2001年秋天,煤窯突然塌方,郭宏建被埋在窯內,雖然從鬼門關撿回了一條命,但最終造成了高位截癱。
抱著年幼的兒子,照顧著大小便失禁的丈夫,汪金玲鼓勵自己:邁過這道坎,就是一片天。但令28歲的她沒想到的是,這道坎兒還沒有邁過去,家里的天卻徹底塌了下來。
丈夫出事兒后不滿一年,婆婆生病離世,第二年,公公也遭遇事故去世,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擺在了她的面前。
因地勢原因,關地村的農田大部分不能機耕,全仗壯勞力肩挑背扛。夏天,汪金玲一個人要插3畝多秧苗,秋收時再把1萬多斤水稻挑回家,忙得連飯都吃不上。
有一年麥收時,她剛把山坡上的麥子割完,天空突然烏云滾滾。別人都是一家齊上陣,很快把麥子運到場內垛起來,她家的麥子全部被淋在地里。又累又氣的她,坐在地里號啕大哭,恨得“把手指抓進土里,血都浸了一片”。
躺在床上的郭宏建,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你找個好人嫁了吧,別管我了”。很多次,他都這樣說。
“我不能扔下你不管。”盡管汪金玲明白,一個農村家庭,“沒個男人還真不中”,但她始終不忍放棄:公公婆婆活著的時候,還有人能照料他,兩位老人一走,自己就是他唯一的依靠。
“我要帶他爺倆一起走”
汪金玲的堅持讓郭宏建很苦惱。躺在床上,看著自己胸部以下的身軀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漸漸萎縮,郭宏建想到了一個狠招—逼妻子離婚。
他以腿疼得無法入睡為由,天天讓汪金玲給他買安眠藥。一天兩片,在被褥底下藏了差不多200片后,他一口氣把安眠藥吞了下去。昏睡了3天后,他又醒了過來。
村上的一些好心人也來勸汪金玲,“趁現(xiàn)在自己還年輕,趕緊找人嫁了,還能過幾年好日子”。
“走容易,我走了他還咋活?孩子咋辦?”夜深人靜的時候,汪金玲翻來覆去地想,“但不走,這日子該咋向前過?”
幾經(jīng)思考,汪金玲同意了離婚,但有一個條件:“離婚可以,但你得和我一起走。”就這樣,2008年,在相濡以沫中生活7年后,這對苦命夫婦結束了婚姻關系。分開后不久,汪金玲經(jīng)人介紹,同村老實巴交的農民劉萬繼走進了這個家庭。
見了幾面后,汪金玲就向劉萬繼坦言:“我嫁給你可以,但我要帶著他爺倆一起嫁。”善良的劉萬繼想了想,只回答了一個字:“中!”
“要說沒有猶豫,那是假話。”面對采訪,劉萬繼撓著夾雜著銀絲的頭發(fā),一字一句地說,“一呢,我也想成個家;二呢,我覺得郭宏建難,汪金玲更難,我想幫幫她……”
“人心都是肉長的”
這樣的家庭,注定難免遭人非議。
首先不同意這門親事的,是劉萬繼的親友。有親戚當著他的面兒指責:“你簡直瘋了,娶個女的,還帶著癱子前夫,拖個讀書兒子。”村上的老人也勸他:“我活了80多年,還沒有聽說哪個女人是帶男人嫁人的!”
劉萬繼和汪金玲都沒什么文化,說不出大道理,也不和人爭辯。“反正我不能眼睜睜看著郭宏建不管。”汪金玲說。
“人心都是肉長的,時間長了大家也都理解了。”劉萬繼說。
汪金玲帶前夫出嫁的事,在之后的一年,都是村民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但他們倆沒有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
農忙時,他們就住到山下郭宏建家:汪金玲在前夫床邊鋪個大床,做飯端水、倒屎倒尿;劉萬繼在堂屋的沙發(fā)上支一張小床,種麥插秧,犁地耙地。農閑時,汪金玲搬到山上劉萬繼家,照顧年邁的公公婆婆,一天三頓給前夫送飯,還時不時找來村醫(yī)給前夫看病;劉萬繼則外出打零工,掙點錢補貼家用。
就這樣,日子漸漸有了好轉。郭宏建的精神頭兒好了,汪金玲的笑容多了,他倆的兒子上學了,劉萬繼慢慢被親朋好友理解了,他和汪金玲也生了兩個可愛的寶寶……
他們的感人故事,被村民理解、傳頌后,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和褒揚。今年7月,鄉(xiāng)政府給他們送去600塊錢的愛心捐款和一輛輪椅,說“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一位農村婦女身上體現(xiàn)得這么淋漓盡致,實在讓人動容”。
因為事故落下的后遺癥,現(xiàn)在,郭宏建每天都得吃止疼藥,每隔一周還要到診所輸一次液,每個月要花費200多元,他期盼著能有一臺電動輪椅和一臺電腦,一來可以挪到屋外看看風景,二來可以打發(fā)臥床的苦悶時光。而為了滿足郭宏建的愿望,幾天前剛收完水稻,劉萬繼就登上了去北京打工的列車。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