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套里的人 -- 也談游戲中的“動力裝甲”
- 來源:大眾軟件-攻城學院兔老師
- 作者:liyunfei
- 編輯:ChunTian
海因萊因的遺產(chǎn):《星際船上的傘兵(Starship Troopers)》中的動力裝甲
給我上,你們這幫猿人!想他媽活一輩子老不死嗎? -- 一位無名副排長,1918年
海因萊因老爺子肯定想不到,在他逝世十一年之后的1997年,他的作品會以電影的形式在那個被稱為中國的遙遠國度大受歡迎。
很多科幻迷都還記得那閃著藍色光芒射向太空,將一艘艘戰(zhàn)艦攔腰擊毀的生體等離子炮;記得在軍營浴室和帳篷中發(fā)生的一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畫面;記得那潮水一般洶涌而來的蟲群并把在一年之后才發(fā)行的《星際爭霸》當成了《星際船上的傘兵》的游戲版。
《星際船上的傘兵3:劫掠者》的封面,不得不說這真的很有日本特攝片的神韻
至于電影的主角們,那群穿著灰色制服看上去頗像二戰(zhàn)德國軍隊的星際船傘兵們……呃,他們不過是些被蟲子大肆宰割的炮灰而已……更有科幻愛好者大噴特噴“都宇航時代了,人類的武器裝備整體水平還不如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雖然單兵裝備了也許超越二戰(zhàn)水平的自動武器,但人類遠征軍總不至于連門大炮都沒有吧……”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這些戰(zhàn)斗力只有5的渣滓端著自動步槍穿著連現(xiàn)實中的美軍都不如的個人防具去和那些用隕石做遠程轟炸武器的蟲族交戰(zhàn)真的就是活該被痛宰呀!
幸而還有一些資深的科幻愛好者在為《星際船上的傘兵》正名,幸而成都電子科技出版社發(fā)行了《星際船上的傘兵》的譯文小說,大多數(shù)的愛好者才得以獲知小說原著里的星際船傘兵都是在戰(zhàn)場上以一敵千的兇猛強者,他們都配發(fā)了一套即使在2011年聽起來也相當華麗的85級橙色裝備 -- 單兵動力裝甲。至此,大導演保羅·范赫文塑造的炮灰形象被一腳踩進DVD盒,海因萊因老爺子的正牌星際船傘兵開始閃閃發(fā)光。
由日本畫師設(shè)計,海因萊因老爺子欽定的《星際船上的傘兵》動力裝甲設(shè)定圖
在各大游戲論壇上有這么一個頗受歡迎的觀點:“只有技術(shù)宅才能設(shè)計出像樣的動力裝甲”,而先后干過海軍士官、銀礦礦工、建筑商和工程師的海因萊因恰好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shù)宅。他宅到什么程度?在1959年,他就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動力裝甲”這一超前概念,而直到51年后的今天,這一概念依然是武器開發(fā)商和游戲制作者所參考的基本設(shè)計理念。如此之宅,不說后無來者,至少是前無古人。
海因萊因老爺子借主角之口描述了他心目的動力裝甲概念:“我們的動力服能給我們更敏銳的眼睛,更機警的耳朵,更強壯的后背以攜帶沉重的武器和更多彈藥,更快的腿腳,更聰明,更強大的火力,更持久的忍耐力,還有,更不容易受傷。動力服不是太空服 -- 盡管它也有這個功用。它也不僅僅是裝甲 -- 盡管連圓桌騎士都不像我們捂得這么密實。它不是坦克 -- 但如果真有人愚蠢到用坦克來對付機動步兵團的話,一個機動步兵就可以對付一小隊這些玩意兒,無需別人幫助他就能將它們掀翻在地。動力服也不是飛船,但是它能飛,只不過距離很短 -- 從另一方 面來說,不管是飛船還是大氣層內(nèi)的戰(zhàn)斗機都無法對付一個穿著動力服的士兵,除非對他所處區(qū)域進行飽和轟炸。反之,我們能做很多各種船 -- 無論空中、海中或是太空中的船 -- 無法做到的事?!?/p>
《星際船上的傘兵》游戲里的動力裝甲
簡而言之,海因萊因認為動力裝甲應當同時賦予穿戴者超越普通步兵的火力、機動性、觀測與通訊能力以及防護能力。 動力裝甲部隊的火力無法與戰(zhàn)艦相比,但是一個動力裝甲小隊所配備的武器就足以對敵人發(fā)動精確打擊并構(gòu)成致命的破壞;動力裝甲部隊無法穿越大氣層飛行,但卻可以進入飛行器、坦克無法通行的復雜地形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 -- 翻越山區(qū)、空降月球甚至進入曲折的地底隧道進行作戰(zhàn);動力裝甲的觀測與通訊設(shè)備能讓他們對自己的作戰(zhàn)區(qū)域 -- 通常是以平方英里為單位來計算 -- 了如指掌;最后,動力裝甲提供的防護能力使得士兵們得以在極度惡劣危險的環(huán)境下安全地執(zhí)行任務,并且抵御大多數(shù)的反步兵武器。在之后50余年的時間里,大多數(shù)游戲中的動力裝甲都沿用了這些概念。
除此之外,海因萊因還提出了兩個與動力裝甲相關(guān)的重要概念,其一是單兵軌道空降艙 -- 能在第一時間把動力裝甲部隊精確、安全地投送到作戰(zhàn)地區(qū)的理想運輸工具(他甚至還設(shè)想出了很復雜的干擾手段以保護降落艙免受地面火力的反擊);其二則是基于力反饋和力放大的動力裝甲操作系統(tǒng)。這兩個概念也同樣為大多數(shù)的科幻題材游戲所接受。例如《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中的GDI陣營就是用單兵軌道空降艙來投送他們的精英步兵小隊,而《光暈》之中的雷神之錘動力裝甲就是通過力反饋方式來操作。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