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爭霸2》新手戰(zhàn)術兵種篇(蟲族)
- 來源:咸蛋超人
- 作者:一笑特傻
- 編輯:ChunTian

與星際爭霸一代相比,蟲族的結構變化相當大,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建筑的變動和科技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由此引發(fā)的兵種組合與基本戰(zhàn)術的變化。一代中蟲族最常用的幾個戰(zhàn)術如小狗加飛龍、刺蛇海、小狗大象蝎子流等等,在二代中均不能照原來的路子走了,因此在封測剛剛開始的時候,蟲族玩家的勝率一度是最低的,用蟲族的玩家也很少;隨著暴雪發(fā)布第一次平衡修改補丁,加上小強(蟑螂)作用的發(fā)掘,無論是蟲族的使用者還是這個種族本身,都開始迸發(fā)出原有的那種狂野與邪惡的魅力,蜂擁的蟲群也開始在各大地圖上重新找回昔日的自信。閑話少說,下面來看星際2中蟲族的兵種。
工蜂(Drone):蟲族農(nóng)民單位,作用與一代相同,為采集資源、修建建筑及打人(效率很低),建造建筑的方式?jīng)]有改變,依然是以身相許,故此蟲族的建筑相對比較便宜,畢竟包含了一只工蜂的成本在內(nèi)(如蟲族氣礦只需25點水晶來建造)。比起其他兩族的農(nóng)民,蟲族工蜂更為脆弱,更需要保護(人族SCV皮厚還能修理,神族探針有護盾回復),因此如何防守礦區(qū)的安全,是廣大蟲族玩家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小型蟲(Zergling):國內(nèi)俗稱小狗,蟲族初期戰(zhàn)斗主力,以優(yōu)異的速度和壓倒性的數(shù)量成為Zerg的生力軍。星際1中在刺蛇出現(xiàn)以前,小狗常常需要孤軍奮戰(zhàn),而在本作里,小狗可以和蟑螂進行配合,在游戲初期就形成一支數(shù)量和質量都高于對手的部隊,形成強大的壓力。一些喜歡科技流打法的人族和神族,常常在早期被小狗和蟑螂組成的強力部隊一波打死。與前作相同,小狗可以升級速度和狗爪,前者提升移動速度,后者提升攻擊速度(本作升級之后,狗狗的外形是會變化的),這是讓小狗在游戲中后期依然能夠作為地面進攻主力存在的兩大法寶。不過Zergling畢竟是個初級兵種,如果你看到對方出了巨像/高級圣堂之類的大面積殺傷性兵種,那么還是不要在生產(chǎn)小狗上投入太多資金了。
蟑螂(Roach):俗稱小強,星際爭霸2三大Imba單位之三,僅僅75水晶25氣體的造價,卻有著145點生命/12點遠程攻擊/2點初始護甲的超強能力,很容易囤積成型。而且蟑螂還擁有地下移動的本事,可以繞過對方防御,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對方腹地,進行致命打擊(這點來看,蟑螂實際上取代了一代潛伏者的作用)。即使不升級地下潛行技能,幾只小強在初期的正面壓制也是很可怕的,尤其對于只有槍兵和農(nóng)民的人族來說,遠程攻擊加上高護甲的小強簡直是場噩夢。高生命和高護甲使得該兵種即使到了中后期也有很強的生存力,能夠配合刺蛇、雷獸等高級兵種協(xié)同進攻,性價比相當高。
毒蛉(Baneling):由小狗進化而來,攻擊方式只有一種:犧牲自己,引爆敵人,也就是名副其實的肉體炸彈(相當于一代中的自爆步兵),毒蛉不會誤傷己方,而是僅僅對敵人的單位有范圍傷害效果,對于人類槍兵這樣容易扎堆的小體積單位,毒蛉的攻擊有奇效。而像巨像、雷神這樣的巨型地面兵種,只要讓毒蛉靠近,基本上別想全身而退。毒蛉驚人的攻擊力能夠讓一切地面的敵人聞風喪膽。不過相對小狗來說,毒蛉的移動速度略為緩慢,容易在接近敵人之前就被干掉,這就需要你有良好的操作和吸引火力的意識了。本單位需要獨立建筑"毒爆蟲穴"的支持。
刺蛇(Hydralisk):星際爭霸系列代言人(蟲)之一,以前俗稱口水,不過二代里改邪歸正不吐口水了(吐的是刺),我們還是叫它刺蛇吧^^。刺蛇最大的變化在于從以前的一本兵種變成了二本兵,而且也不能再進化為潛伏者,升級選項也從原來的兩項變成了一項(射程)。升級了射程之后的刺蛇對空相當有效,類似于一代中的人族Goliath,對地攻擊時也能以高射速和長射程(相對槍兵、小強之類而言)取得密集性打擊的優(yōu)勢,當然,前提是得有足夠的數(shù)量。刺蛇的攻防相對于一代都有所增加,可以成為蟲族中后期的主力兵種(升級成二本兵了嘛),配合雷獸這樣的肉盾,承擔攻擊輸出的任務。
飛龍(Mutalisk):蟲族空軍主力兵種,以高機動性和帶有散射效果的攻擊方式著稱(一代里可以"甩尾"現(xiàn)在好像不行了)。暴雪取消了飛龍的進化功能,讓它們專心執(zhí)行攻擊和騷擾任務。因為不能再進化,所以飛龍成為了蟲族主要的騷擾性兵種,數(shù)量多起來時屠農(nóng)的效果依然是很出色的;雖然不能甩尾,但是高機動性使"打了就跑"的技巧能夠通過操作發(fā)揮到極致(APM不足者慎用)。在對抗移動緩慢和攻擊速度緩慢的兵種(如神族追獵者,人族雷神)時,也能利用機動性取得一定的優(yōu)勢。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