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4之后的十多年里Intel一直堅持主流平臺最大4核8線程,AMD在推土機時代就首推桌面8核,可惜性能不給力,直到2017年的銳龍再次沖鋒,這10多年來AMD一直在多核上占上風,不過今年就要被Intel翻盤了,Zen4主流平臺依然是16核。前幾天AMD的5nm Zen4處理器被爆料稱最高TDP可達170W,要比當前的105WTDP高出很多,猜測這可能跟Zen4性能及頻率更高有關(guān),更強的散熱釋放有利于提高處理器性能。不過這也確認了Zen4桌面版依然是最多16核32線程,跟現(xiàn)在的銳龍9 5950X相比并沒有提高核心數(shù)量,估計AMD也認為桌面平臺16核已經(jīng)夠用了,沒必要再增加核心數(shù)。從另一方面來看,Zen4止步16核也給了Intel拿下多核狂魔的機會,因為今年下半年的13代酷睿Raptor Lake會升級到24核架
英特爾分享全新的GDC 2022技術(shù)演示,展示了其DLSS競爭對手XeSS。在視頻中,我們將看到XeSS在原生4K和原生1080p分辨率下運行的效果。 如英特爾所述,演示是基于英特爾Arc GPU(代號Alchemist),采用4K分辨率,并使用了虛幻引擎,啟用了DX12。本視頻是英特爾GDC 2022會議的節(jié)選:英特爾Xe超級采樣(XeSS) -基于AI的實時渲染升頻。雖然XeSS何時可用還沒有確切的時間,但我們知道它與廠商無關(guān)。它將同時支持AMD和NVIDIA的GPU。AMD已經(jīng)宣布了FSR 2.0, XeSS和FSR將如何對抗英偉達的DLSS將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最后,首批支持XeSS的游戲工作室包括505Games、EXOR studios、Fishlabs、Codemasters、Hashbane、IO
除了H45、P28、U15、U9四大系列,Intel還為頂級游戲本準備了全新的HX55系列12代酷睿處理器,最多8大8小16核心24線程。之前我們已經(jīng)見過該系列的i9-12900HX、i7-12650HX,現(xiàn)在又一下子冒出三款新品,都已經(jīng)現(xiàn)身GeekBench 5,都來自聯(lián)想設備。首先是真旗艦級i9-12950HX,16核心24線程,6MB二級緩存,30MB三級緩存,目前檢測到的頻率是基準2.5GHz、睿頻加最高4.9GHz。CPU部分乍一看和i9-12900HX完全一樣,但一則可能有其他區(qū)別,二則GeekBench 5對睿頻頻率檢測經(jīng)常不準確,說不定能飆到5GHz。其次是i7-12850HX,也是16核心24線程,但是二級、三級緩存削減到3.75MB、25MB,檢測頻率2.5-4.7GHz。最后是i5-126
今天英特爾通過網(wǎng)絡廣播,分享了其歐洲半導體研發(fā)和制造方面最新計劃的詳細信息,宣布了第一階段的計劃。這將是IDM 2.0戰(zhàn)略,及英特爾代工服務(IFS)中重要的一環(huán)。此前流傳多時的消息也得到了證實,英特爾未來在歐洲的半導體投資規(guī)模不亞于美國本土,甚至涉及的范圍會更多。英特爾表示,未來十年將在歐洲投資800億歐元,第一階段的投資規(guī)模為330億歐元。其中投資的重點是在德國馬格德堡興建兩座新的晶圓廠,初期將投資170億歐元,預計會在2023年上半年動工建設,2027年投產(chǎn),這將大幅度提升英特爾在歐洲的生產(chǎn)能力。在建設過程中,將創(chuàng)造7000個工作崗位,同時會有3000個永久性的高科技工作崗位,并為供應商及合作伙伴創(chuàng)造數(shù)以萬計的工作崗位。英特爾認為德國馬格德堡地處歐洲的中心,擁有一流的人才和基礎設施,加上現(xiàn)有的半導體生態(tài)系
近幾年各種本土國產(chǎn)芯片不斷進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距離世界頂級水平顯然還差得太遠。那么,巨頭們怎么看我們呢?近日,Intel高級副總裁、中國區(qū)董事長王銳接受鳳凰網(wǎng)《封面》節(jié)目采訪時,就被問及中國本土芯片公司是否已對Intel造成實質(zhì)威脅。對此,王銳坦誠地表示,她非常希望中國本土能出現(xiàn)和Intel同臺競爭的公司,但是Intel不會客氣,也會施展力量去公平地競爭。 那么,中國本土公司什么時候能在芯片或者核心產(chǎn)品領域和Intel形成強競爭關(guān)系呢?王銳表示,3年、5年或10年都有可能。在未來的3-5年,中國本土企業(yè)誰能成為Intel強勁的競爭對手,趨勢應該會逐漸清晰。 她說:“現(xiàn)在還沒有,但是我相信中國這些愿意和Intel競爭的公司,如果愿意深深扎下根去,扎扎實實地把自己的設計做好,在未來一定會有競爭力的?!?王銳還
英特爾即將推出的第 12 代旗艦 CPU Core i9 12900KS 已經(jīng)到達部分用戶手中。這表明如果傳聞屬實,12900KS 將在 3 月下旬正式推出。根據(jù) overclocking.com 上的一篇帖子,名為 Daginatsuko 的用戶已經(jīng)收到了他們在下架之前購買的零售 12900KS。包裝當然看起來很不錯,包括一個模擬晶圓。overclocking.com 的帖子包括 CPU 在華碩主板上使用時的一些屏幕截圖。 空閑 BIOS 溫度高達 78 攝氏度值得注意,盡管這可能只是冷卻器安裝不良的結(jié)果??梢院敛豢鋸埖卣f,所有像是高端風冷或一體式 AIO 水冷的冷卻器都足以防止該 CPU 在全核心負載下出現(xiàn)節(jié)流。至于是否會有任何超頻空間,不得不等 CPU 正式推出后才能進行測試。BIOS 屏幕截圖包括華碩所
今年二月份時,英特爾舉行了線上投資者簡報會,制定了公司業(yè)務的未來計劃。英特爾談到了許多關(guān)于 CPU 和 GPU 的未來發(fā)展,并簡要提到了一個叫做“終局計劃(Project Endgame)”的項目。當時據(jù)推測可能類似英偉達 GeForce Now 云游戲服務。目前因為即將推出的英特爾 Arc GPU,該項目的更多詳情更加清晰。英特爾副總裁 Lisa Pearce 發(fā)布了一篇公告,回答了一些 GPU 發(fā)布前的緊迫問題,其中一個回答提到了“終局計劃”,但并沒有詳細介紹。根據(jù)回答,當初這是“某種云游戲服務”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看來該項目希望能夠在云游戲之上做到更多。Pearce 在公告中說道:“英特爾決心降低當下有時可能使 PC 游戲變得困難的障礙。游戲兼容性問題、下載時間長、性能不穩(wěn)定以及頻繁的補丁和更新只是其中的
Intel的12代酷睿桌面版還有一款重磅產(chǎn)品沒有發(fā)布,那就是酷??犷9-12900KS,這相當于特挑的高頻版,CPU頻率可達5.5GHz,可謂單核CPU之王,性能很強大,現(xiàn)在還沒發(fā)售,但已有經(jīng)銷商偷跑,售價超過5000元。VC網(wǎng)站爆料稱,美國已經(jīng)有部分經(jīng)銷商提前拿到了酷睿i9-12900KS處理器,并且有買家買到了,具體的價格不知道,但電商的售價顯示高達790美元,約合5032元??犷9-12900KS是9代的i9-9900KS之后最近三代產(chǎn)品的首個KS特別版,使用特挑體質(zhì)的芯片,可以在不大幅加電壓的情況下達到更高頻率,功耗也能控制在合理水平。官方確認,i9-12900KS的最高加速頻率可以達到5.5GHz,也就是單個大核所能達到的高度,相比于i9-12900K提高了300MHz。同時,大核全核加速頻率為5
今年下半年Intel還會推出13代酷睿,代號Raptor Lake,也是Intel 7工藝及大小核架構(gòu)的,相當于12代酷睿的優(yōu)化版,主要是增加8個效能核E核,總計8大16小,24核32線程?,F(xiàn)在13代酷睿Raptor Lake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SiSoftware的測試數(shù)據(jù)庫中,代號識別的很準確,不過這次偷跑的主要是iGPU核顯部分,可以看出有32個EU單元,256個流處理器單元,頻率1.2GHz,搭配DDR5內(nèi)存,容量12.8GB,估計總?cè)萘烤褪?6GB DDR5了,頻率不確定。13代酷睿的核顯性能到底如何?tomshardware網(wǎng)站找了同級別的12代酷睿iGPU做了對比,也就是目前酷睿i9-12900K等處理器使用的UHD 770核顯,也是32組EU單元,不過頻率最高1.45GHz。從幾個對比來看,13代酷睿的
Intel中國董事長王銳接受鳳凰《封面》采訪時表示,中國本土目前還沒有競爭對手,綜合實力上Intel依然是行業(yè)老大。被問及中國本土公司的發(fā)展是否已經(jīng)對Intel構(gòu)成了實質(zhì)性的威脅,王銳表示,現(xiàn)在還沒有,但是她相信中國會出現(xiàn)扎扎實實做好設計的公司的,也非常希望中國本土公司有這樣的競爭力。王銳表示,從Intel來說,也不客氣,也會施展力量,公平競爭?!拔矣X得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應該可以看到中國本土企業(yè)(對我們構(gòu)成競爭威脅)的這個勢頭。”她表示,Intel的綜合能力絕對是老大。從單一領域看,比如顯卡、CPU芯片,我們的確暫時落后于一些公司,比如制程工藝落后于臺積電,但她相信以Intel這么多年的底蘊,完全有追回來的把握?!斑^去幾年,我們的制程工藝落后于臺積電了,我們也承認,憑借Intel這么多年的底蘊,我們是可以追回來
英特爾CEO帕特-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去年曾到歐洲,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訪問,為新的大型晶圓廠尋求合適的地點,不過至今都沒有宣布具體的地點。此前有報道指,英特爾已選擇在德國馬格德堡興建其新的晶圓廠,將創(chuàng)造1000多個新的工作崗位。雖然德國是英特爾歐洲新晶圓廠的熱門選址地區(qū),但想爭取英特爾投資的還有其他地區(qū)。據(jù)相關(guān)媒體報道,意大利近期一份新的法令草案顯示,計劃設立40億歐元的芯片制造基金,用于吸引國外半導體企業(yè)到其境內(nèi)設立工廠,以推動半導體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意大利并不是一次性掏出40億歐元,而是從2023年開始,每年5億歐元,直到2030年。有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意大利的這項舉措重點在于吸引英特爾等企業(yè)的投資。據(jù)了解,與意大利政府接觸的對象包括了Tower Semiconductor(現(xiàn)為英特爾)、意法半
在過去的幾年中,Intel在CPU先進工藝上遇到了一些挑戰(zhàn),后果就是新工藝跳票,14nm工藝從2015年一直用到了2021年,是Intel史上最長壽的工藝了,而在接下來的4年里Intel玩了大的,2025年之前會推出5代CPU工藝,而且還是提前量產(chǎn)半年之多。前不久的Intel投資者會議上,該公司已經(jīng)發(fā)布了先進工藝的路線圖,從去年的Intel 7工藝開始一路推進到Intel 18A工藝,酷睿處理器從12代一直持續(xù)到16代酷睿,甚至17代酷睿都在準備中了,2025年上市。不僅工藝規(guī)劃的很好,而且這一次Intel更有信心,因為多代工藝實際上提前量產(chǎn)了,具體如下:Intel 4工藝是Intel第一個使用EUV光刻工藝的,之前預定是在2023年上半年量產(chǎn),最新表態(tài)是2022年下半年問世,提前半年多,首款產(chǎn)品14代酷睿Me
Intel Arc銳炫獨立顯卡有兩種核心,其中大核心512單元,向下衍生出384單元、256單元版本,小核心128單元,向下衍生出96單元版本。今天,我們第一次看到了256單元版本的跑分,來自GeekBench 5 OpenCL計算性能。檢測顯示它的頻率為2050MHz,不算低了,而顯存識別為6.33GB,預計實際可選4/8GB。搭配12代酷睿H系列,OpenCL跑分成績在46424-46773不等,基本相當于四年前的AMD RX 580,或者三年前的NVIDIA GTX 1650 SUPER。雖然說GeekBench OpenCL計算性能跑分不代表游戲性能,對于x86的測試也存在偏差,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產(chǎn)品實力。如此看來,Intel Arc顯卡至少第一代性能上不會有什么優(yōu)勢,就看能效、價格了。
Intel在CES 2022期間宣布12代酷睿特別版i9-12900KS,大核頻率提高到3.4-5.5GHz,基準和最大加速功耗達到150-260W,預計下個月上市。對于比i9-12900K,基準、加速頻率分別提高200MHz、300MHz,功耗則分別增加25W、20W?,F(xiàn)在,GeekBench 5數(shù)據(jù)庫中出現(xiàn)了i9-12900KS的多個跑分成績,并確認基準頻率為3.4GHz,不過加速頻率只檢測到5.2GHz——這還是i9-12900K的水平。測試基于華碩ROG STRIX Z690-F GAMING主板,搭配內(nèi)存是32GB DDR5-4800。單核跑分2080-2101,相比i9-12900K提高了大約5%,是迄今最強單核性能。多核跑分18992-19010,相比i9-12900K提高了大約10%,雖然不如線
RockItCool近日針對Intel 12代酷睿打造全新純銅散熱頂蓋,號稱可將溫度降低最多15℃。RockItCool的新散熱頂蓋采用了CNC精密加工,表面更加平滑,接觸面積比默認頂蓋增大9.5%。同時,整體尺寸和原裝完全保持一致,因此不影響正常安裝,也不影響散熱器兼容性,包括100%適配水冷散熱。官方稱已經(jīng)在i9-12900、i5-12600。i5-12400上進行了測試,效果良好。在某顆處理器上,原裝頂蓋下溫度迅速上升,最終穩(wěn)定在83-85℃,而更換這個純銅頂蓋,溫度只有70℃上下。價格32.99美元,但同時需要購買59.99美元的專用開蓋工具包,總價就是93美元,約合人民幣588元,同時提供詳細的指導說明。RockItCool還有適用于Intel 6-8代、9代、10代、11代酷睿,酷睿X系列,AMD銳
英特爾未來產(chǎn)品路線圖顯示,公司計劃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初讓Arrow Lake系列處理器性能超越蘋果M1 Max。英特爾已經(jīng)宣稱正在生產(chǎn)性能超過蘋果M1 Max的處理器。然而,兩者的差異不小,而且英特爾處理器的功耗更高。根據(jù)相關(guān)信息,英特爾現(xiàn)在的目標是最遲在2024年初推出一款能超過蘋果M1 Max的新處理器。相關(guān)幻燈片顯示,英特爾第15代Arrow Lake系列處理器包括移動版和桌面版處理器。其中面向移動設備的Arrow Lake-P處理器有14個核心,而桌面設備使用的Arrow Lake-S將擁有40個核心。根據(jù)英特爾的產(chǎn)品路線圖,為能和蘋果競爭將優(yōu)先開發(fā)移動端處理器。英特爾還計劃采用臺積電的3納米制程工藝制造芯片。但這張幻燈片是在“8到9個月前拿到”的,因此目前計劃可能有所調(diào)整。蘋果預計將在202
在上周的投資者會議上,Intel官方首次確認了13代酷睿Raptor Lake的消息,相比目前12代酷睿最多8性能核+8能效核的架構(gòu),13代酷睿升級為8性能核+16能效核,最消息稱其單核性能提升多達15%,多核性能提升多達40%,9月份就能上市。此前我們報道過,13代酷睿Raptor Lake除了提升為8+16核架構(gòu)之外,更重要的是優(yōu)化了大小核架構(gòu),同時緩存容量從44MB增加到68MB,其中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36MB,因此性能比12代酷睿更上一層樓。vc網(wǎng)站援引知名爆料大V@Moore’s Law is Dead的消息稱,Intel的13代酷睿的ST單核性能提升8-15%,多核性能提升30-40%,考慮到工藝及基本的內(nèi)核架構(gòu)沒變,這個性能提升還是非??植赖?。至于發(fā)布時間,13代酷睿預計在Q3季度末發(fā)布,
發(fā)布一個半月之后,Intel 12代酷睿中最高端的標準版型號i9-12900,終于上架開賣了,價格為4498元。相比之下,頂級旗艦版i9-12900K的價格為4999元,二者相差501元。i9-12900同樣是8大8小16核心24線程、14MB二級緩存、30MB三級緩存、UHD 770核芯顯卡(32單元),性能核頻率從3.2-5.2GHz降低至2.4-5.1GHz,能效核頻率則從2.4-3.9GHz降至1.8-3.8GHz,不過核顯頻率依然保持在300-1550MHz?;鶞使膹?25W來到了65W,最大加速功耗則從241W降低至202W。盒裝版的i9-12900自帶原裝散熱器RH1,這也是12代酷睿三款散熱器中最高端的,自帶燈效。另一款類似的型號i7-12700將在明天上架銷售,12核心20線程。
據(jù)路透社稱,分析師指出,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英特爾最近專注于制造芯片,這將為其在服務器和PC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AMD提供在服務器領域建立更大立足點的機會。英特爾在過去一年的投資公告包括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新建一個芯片工廠,本周它表示將以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芯片制造商Tower Semiconductor。據(jù)外媒稱,英特爾計劃在未來四年內(nèi)對芯片技術(shù)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并且在周四時表示,預計其家用PC部門的收入將以低至個位數(shù)增長,其數(shù)據(jù)中心和人工智能業(yè)務將在2023年至2026年期間以幾十倍的速度增長。此后,英特爾的股價下跌約6%,而AMD的股價下跌約1%。資料顯示,本周早些時候,AMD完成了對賽靈思500億美元的收購,其市值一度超過英特爾。AMD目前的市值比英特爾約1820億美元的市值少10億美元,遠低于英偉達
Intel日前宣布,第一代Arc銳炫顯卡移動版、桌面版、工作站版將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季度上市,今年創(chuàng)收10億美元,2026年接近100億美元.同時,已啟動第三代的研發(fā)工作,屆時將正式?jīng)_擊超高端市場。GeekBench 5測試數(shù)據(jù)庫中,及時出現(xiàn)了一款Arc顯卡的身影,但至少現(xiàn)階段的性能堪憂。該卡顯然還在初期樣品測試階段,搭配處理器還是第九代Coffee Lake,而型號奇怪地識別成i9-9600K。顯卡本身為512單元,也就是滿血旗艦版本,核心頻率高達2.4GHz。性能方面,OpenCL計算得分為85448,堪勘持平RTX 2070、RTX 2060 SUPER,與傳說中的RTX 3070、RTX 3070 Ti相去甚遠,差了足有60-70%。當然,OpenCL通用計算性能不等于游戲性能,而后者是嚴重依賴優(yōu)化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