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事焦點 > 新聞詳情

西紅柿為什么沒小時候好吃了?科學家找到真相

時間:2017-06-05 21:23:57
  • 來源:科普中國
  • 作者:skylark
  • 編輯:豆角

如今,住在城里的你吃的西紅柿很可能來自于遙遠的農(nóng)村,西紅柿往往是青澀時采摘的,銷售前再用乙烯氣體催熟。這種西紅柿往往雖然皮是紅的,里面卻有個青澀的硬芯,味道實在不敢恭維。所以,青澀時采摘西紅柿使得如今的西紅柿更不好吃,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剡^頭來講,如今的西紅柿為什么不那么好吃的原因,還有兩個!

3dmgame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德國等14個國家的300多名科學家通過多年的努力,首次對普通栽培西紅柿進行了基因組測序,揭開了西紅柿不如從前好吃之謎。

一個原因是基因失活!

有的人把原因歸咎于轉(zhuǎn)基因西紅柿,因為早在1994年,美國就研究出了皮厚保鮮的轉(zhuǎn)基因西紅柿,后來陸續(xù)又有抗鹽轉(zhuǎn)基因西紅柿、抗干旱轉(zhuǎn)基因西紅柿和抗霜凍轉(zhuǎn)基因西紅柿等產(chǎn)品問世。但是這些轉(zhuǎn)基因西紅柿并沒有市場化,只是在實驗室,由這些科學家自己吃。

消費者反映的并非是轉(zhuǎn)基因西紅柿,而是一般的傳統(tǒng)栽培的西紅柿!由于西紅柿基因組的破譯,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找到了原因,這就是控制西紅柿味道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現(xiàn)在的西紅柿越來越漂亮,越來越鮮紅和艷麗,或許這樣的西紅柿還不如頂部有青色的西紅柿的味道更鮮美,因為后者的含糖量更多,而這就是由一種特定基因控制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安·鮑威爾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野生西紅柿和人工栽培的西紅柿在顏色上有顯著不同,前者有深綠色的頂部,而后者沒有。

于是,他們利用剛剛公布的西紅柿基因組來追蹤野生西紅柿與人工栽培西紅柿的不同。他們把野生西紅柿與人工栽培西紅柿進行雜交,在西紅柿的10號染色體上確定了一個基因,稱為SlGLK2。這個基因是一個轉(zhuǎn)錄子,它能夠控制其他基因在何時和何地開啟或關(guān)閉。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野生西紅柿中,SlGLK2能增加葉綠體的形成。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綠體通過自身的葉綠素來捕獲植物生長所需的陽光。由于野生西紅柿的葉綠體更多,使得野生西紅柿的顏色更綠。而且,葉綠體用它們捕獲的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為糖。所以,野生西紅柿的糖分比人工栽培的西紅柿多一些。

隨后,鮑威爾又分析了在美國超市中銷售的12個人工栽培的西紅柿品種,這些西紅柿有的來自亞洲,有的來自歐洲。奇怪的是,它們當中的SlGLK2基因都發(fā)生了變化,從而讓這一基因失活。通過分析基因序列,鮑威爾等人找到了原因,原來其中有一個堿基序列發(fā)生了變化。

對一段基因的堿基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本應由7個腺嘌呤(A)構(gòu)成的片段只剩下了6個腺嘌呤。這一單個遺傳密碼的出錯便造成了SlGLK2基因的突變和失活。

于是,研究人員向西紅柿嵌入一個完整的SlGLK2基因拷貝,結(jié)果這樣的西紅柿成熟后,其中的葡萄糖及果糖總量增加了40%。同時,用正常的SlGLK2基因生產(chǎn)出的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含量也顯著增加,后者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一種抗氧化劑。鮑威爾等人相信,西紅柿中更高的糖含量會讓西紅柿更美味可口,根本原因就在于SlGLK2基因是否起作用。

除了基因失活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藥物殘留。

很多人疑惑,為什么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西紅柿也容易農(nóng)藥殘留呢?這是因為西紅柿生長在大棚里,它的花蕊不能正常授粉、結(jié)果,所以菜農(nóng)一般都會在雌花蕊上點一些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這樣它才能長出西紅柿來。此外有時候催熟不是摘下來才催熟,而是在西紅柿生長階段就催熟。

這樣種植長出來的西紅柿常常會出現(xiàn)不同形狀的畸形,有些長出尖尖的桃尖兒,有些卻長得有棱有角。專家介紹,這樣出來的西紅柿它的內(nèi)部都應該是“空”的,或者是沒有籽的!而正常生長的西紅柿,內(nèi)部不僅飽滿,而且多籽多汁。

此外,還有一種西紅柿切開后雖然沒有空心,但顏色卻不正常,這些西紅柿用了催熟劑(乙烯利),外表是紅的,內(nèi)部卻是綠的。因為這些農(nóng)藥不可能完全滲透到里面去,所以“外紅里綠”。

專家提醒:挑選西紅柿時,要選擇外表圓圓潤潤的,表面有像沙瓤一樣的小白點,尾部有一點點裂紋的,這樣的說明西紅柿才是自然生長成熟的。

0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他們都在說 再看看
3DM自運營游戲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