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本作第一次公布時,開發(fā)商Falcom的社長近藤季洋有明確表示,“創(chuàng)之軌跡”會是整個系列進入后半段,邁向結局的標志。
關于游戲名原本的日語發(fā)音——“Hajimari no kiseki”,Hajimari有初始、開始的含義,代表著系列迎來了“結束的開始”。
從“空之軌跡”到“創(chuàng)之軌跡”,游戲外的現(xiàn)實世界,經(jīng)歷了十六年的漫長時光;游戲內(nèi)的世界,主角們也將足跡留在了塞姆里亞大陸的許多地方。尤其是最近的“閃之軌跡”幾作,前作角色的頻繁串場,使得各作的關聯(lián)性,大大提升,以至于你只要有任意一作沒玩,都可能帶來故事理解上的斷檔。
如今,以“創(chuàng)之軌跡”為起點,龐大的“軌跡”系列正式向終點出發(fā)。為襯托本作的特殊地位,F(xiàn)alcom特地將背景世界觀中,最為神秘的組織中,地位最高的人——“噬身之蛇”盟主,畫進了封面和主視覺圖里,不難感受到編劇意有所指:
之前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結社,終于要開始顯現(xiàn)自己的真正目的。
劇情軌道回歸最高層面的大主線,放在故事為王的“軌跡”系列中,“創(chuàng)之軌跡”的新鮮感,可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集大成”這三個字,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說了,去年推出的“閃軌4”中文版也能這么形容。但對于今年的“創(chuàng)之軌跡”來說,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承上啟下,更得對諸多作品的精華進行總結。
目前來看,它都做到了。
故事量大管飽且表現(xiàn)形式有創(chuàng)新,玩法相關的體驗,也能明顯感知到豐富了許多,可用角色更不用說,在“前系列之最”的“閃軌4”基礎上,又增加了多名新角色,順利成為新的“系列之最”。
根據(jù)Falcom的要求,我們對劇情方面的概括評析,只能截止于第二章的結尾。好在游戲的大部分系統(tǒng),在第二章結束之前,基本都展現(xiàn)了出來,而且這個節(jié)點,也是本作劇情體驗的,一個重大分水嶺。
“創(chuàng)之軌跡”的故事開頭,接續(xù)“閃軌4”的結尾,在解決了帝國的巨大危機后,主角們各自回到故土,重新開始工作和學習。但和平的日常,沒能維持太久,新的沖突就迅速來襲。
對前作劇情發(fā)展的“顛覆”,承載了厚重的懸疑感。如果你玩過“閃軌4”,想必會迅速意識到,這背后一定藏著更加龐大的陰謀,這也是讓玩家愿意不斷推進故事的主要驅(qū)動力。
但要說最最關鍵和有趣的變化,還得是系列首次引入的“交錯故事”系統(tǒng)。簡單來說,這個系統(tǒng)將多線敘事的思路具現(xiàn)化,你可以在多個主角的劇情路線中切換游玩。雖然遇到重大劇情節(jié)點時,無法隨意切換,但在每個章節(jié)的大部分時間中,以多個主角的視角體驗故事,對故事的認知自然既全面又多元。
游戲伊始,“零軌”“碧軌”與“閃軌”的兩位主角,羅伊德和黎恩將成為視點人物,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展開故事,但他們之間又不是完全沒有聯(lián)系。比如克洛斯貝爾州遭遇的重大變故,你扮演羅伊德時會親身經(jīng)歷,而扮演遠在他方的黎恩,則會以關系者的旁觀角度,獲得這一信息,并開始相應的行動。
這種改變的體驗,取之于本作的故事設計,也和它發(fā)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之前的作品中,非本作主角的客串,多以插敘的形式展現(xiàn),且比較零碎。而這次運用“交錯故事”系統(tǒng),你能夠發(fā)現(xiàn)同一時間跨度內(nèi),每位主角各自都在做什么,從而不自覺地將其聯(lián)系起來理解。
但如果說黎恩和羅伊德的共演,只會讓你想調(diào)侃“創(chuàng)之軌跡=零軌+碧軌+閃軌”,那么第三條路線——“C”路線的存在,則令故事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創(chuàng)之軌跡”所獨有。
C是一位蒙面男子,他的隊伍由幾位全新的角色組成,戰(zhàn)斗時的選擇側(cè)重點,也與另外兩位主角帶隊時不同,身份的特殊,導致TA帶來的視角,相比前兩者,會更加傾向于“柜面下”的事。
鑒于保密和防劇透的原則,我不能提及與C真實身份相關的具體信息,F(xiàn)alcom這次將懸念埋得有點深,即便你絞盡腦汁,把“軌跡”系列的角色掃個遍,都不一定想得到這位是誰。只能說,C的真身絕對會在你的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當劇情進行到某處,玩家得知C是誰之后,故事的邏輯一定程度上會變得明晰,但同時玩家也會被濃濃的好奇圍繞,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事?TA的身份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這些早早埋下的懸念,都將使得故事的吸引力變得更加強大。
之前濫用的軌跡式經(jīng)典“救場”環(huán)節(jié),這次少了一些,起碼前兩三章看起來,只出現(xiàn)了一兩次,不知這是不是Falcom聽到了玩家的呼聲。
有這樣的故事保駕護航,“創(chuàng)之軌跡”延續(xù)“閃軌4”玩法和系統(tǒng)的操作,其實無須苛責多少。
看得出來,這作雖說畫面有所提升,但專門對比了保存在機器里的前兩作截圖后,我才發(fā)現(xiàn),實際變化并不大。只有像說話時能看到角色的嘴使用了動作捕捉技術,其余時間,肉眼感知不到太多。畢竟Falcom也說了,下一作才會用上全新的引擎。
“創(chuàng)之軌跡”的戰(zhàn)斗,基本可以視為“閃軌4”的翻版,從前代過來的粉絲,基本不會有什么障礙。
按屬性決定行動順序的ATB回合制行動,平A、戰(zhàn)技、魔法的交融配合,提供了系列固有的策略樂趣。而“改變”的具體表現(xiàn),在于一個新系統(tǒng)的裝載,中文版叫“英勇狂怒”,可以在隊伍角色大于四人時觸發(fā),但我更習慣叫它“總攻擊”。
發(fā)動時,會消耗原先戰(zhàn)斗中無法使用的奇襲槽,集結隊伍中包含后援在內(nèi)的所有人的力量,進行攻擊或回復,并產(chǎn)生額外的Buff。比如總·物攻后,獲得物理攻擊力上升、CP上升的效果,總·治療后,解除Debuff并提升防御力,且都會帶來BP點提升的效果,非常適合在面對強敵以及危急情況時,一舉扭轉(zhuǎn)頹勢。這個系統(tǒng),讓本作的戰(zhàn)斗多了一層策略深度的同時,也讓敲石頭砸箱子多了一個理由。
從視覺上看,和P5里那個花哨的總攻擊,有一丁點兒相似,但表演的帥氣程度,低了不少,這是本作的缺憾。
雖然戰(zhàn)斗系統(tǒng)沿用了“閃軌4”的大致設計,但玩法層面的調(diào)性,本作隔代繼承了《英雄傳說:空之軌跡3rd》的靈感,具體表現(xiàn)在它專門設計了一個巨大的,整合多功能的異空間“夢幻回廊”。
游戲前期,即可前往這個特殊場景。除發(fā)揮“閃軌”中舊校舍、小要塞的練級作用,還兼具完美養(yǎng)成角色的各種設施。對比之下,包含支線在內(nèi)的主線流程,更像是讓玩家享受純粹的故事樂趣。
跟隨劇情的進度,這里有隨機重組的迷宮,能買到幾乎所有道具的“千年寶庫”,合成絕大多數(shù)裝備和結晶回路的“陽炎工房”。釣魚、和NPC打牌、匯報任務獲得獎勵,前往“追憶石盤”體驗不為人知的特別劇情,打開“試練之門”挑戰(zhàn)高難度的戰(zhàn)斗,或者通過打怪,收集解鎖可游玩的小游戲。
玩過“空之軌跡3rd”的老粉絲,想必瞬間想起了影之國里的“星之門”、“月之門”和“太陽之門”。
而像“幻夢碎片”、各種顏色的“封印石”,這兩種只能在夢幻回廊獲得的特殊資源,可以被用來升級各種能力,或是解鎖獲得一些隨機獎勵,從而提升主線流程和夢幻回廊中的戰(zhàn)斗體驗。
夢幻回廊就像一座供你提升隊伍強度的“精神時光屋”,主線本篇也不時地會把角色們強制傳送到這里進行闖關,以推進劇情。按背景設定,來到這里的人都會遭到認知妨礙。所以可能前一秒還對峙的雙方,下一秒到這里開始合作闖關。雖然劇情的割裂感無法避免,但養(yǎng)成方面的樂趣倒是方便了不少,算是利大于弊吧。
重組地圖會給人RogueLike元素的感覺,重玩性較高
但比起“空之軌跡3rd”身為外傳的本質(zhì),“創(chuàng)之軌跡”在完成正傳任務的同時,內(nèi)在依舊融入了不少外傳性質(zhì)的故事,在老作品的優(yōu)秀基礎上實現(xiàn)一些創(chuàng)新,從而達成了空前的集大成。作為龐大系列終章開演的“第一幕”,算是再次交上了一張不錯的答卷。而且,多種玩法的整合也能看到,F(xiàn)alcom有意嘗試給到系列粉絲更多的驚喜。
開道具的時候有種十連的感覺,R、SR、UR什么的
缺憾倒也不是沒有,系列固有的設計弊端,繼續(xù)存在著。比如角色過多,帶來的平衡性問題,雖然有所改善,但仍然能讓我們感知到其存在;還有老掉牙的救場套路;頻繁的場景載入,等等。即便粉絲能通過濾鏡篩掉,但客觀來講,“軌跡”系列可提升的空間,依舊非常大,它至少不該滿足于現(xiàn)狀,做個只拴住粉絲的作品。
不過,如果你是已經(jīng)陪伴系列許久的老游擊士了,那么這部承載著十幾年系列歷史,就要突入終局的里程碑,肯定要親自見證。
它不但會讓你倍感熟悉和親切,更能隱隱預見“軌跡”系列的未來和落幕,會是怎樣宏大的終曲。
英雄傳說:創(chuàng)之軌跡
Hajimari no Kiseki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