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量子力學可初步回答宇宙和人類起源
- 來源:互聯(lián)網
- 作者:skylark
- 編輯:豆角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京舉辦,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作主題演講。潘建偉表示量子力學可初步回答宇宙和人類起源的問題。
潘建偉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量子力學和牛頓力學有相似和不同之處。牛頓力學或者是經典電動力學均屬決定論,“預測所有的現象是決定的”,但是量子力學告訴世人,如果有觀測者對這個客體進行觀測,會對這個狀態(tài)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所以,人類本身的測量行為會對體系的演化發(fā)生根本的影響,這導致首次量子力學介入到了測量的范疇。
“概念的改變,必然會帶來科技或者技術方面的進步”,潘建偉稱,目前處于第三次產業(yè)變革,在很大程度上來講都和量子力學緊密相連。例如物理檢驗相對論,這種技術又可用到GPS和導航方面,“所以其實在使用GPS時,我們不僅用到量子力學的技術,甚至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技術都用到了相關現實應用中”。
那么量子力學到底會給人們帶來何等好處?
潘建偉稱,從各個量子力學基礎上根據觀測數據,會發(fā)現宇宙可能來自于一個大爆炸的起點,大爆炸過程中,中子的碰撞會產生重金屬,有了重金屬才可能有了幾十億年前生命的出現,“所以說除了帶來信息技術的革命外,量子力學已經能夠初步回答宇宙和人類的起源問題”。
對于量子方面計算成果,潘建偉稱,2012年,首次證明量子計算可以進行。到了2017年五六月份,首次成功實現了一臺可編程的多光子量子計算原型機,首次超越了早前的計算機。此外也實現了十個超導比特的量子芯片。
對于未來,潘建偉提出了三個重點:第一,希望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能夠構成和地面的光纖網絡,最后形成一個廣域量子通訊網絡。第二,發(fā)展新一代高效視頻傳輸技術,有了這種技術可以反過來檢驗量子力學。第三,三到五年里,可以實現一百個量子比特的相關操縱。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