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太空熊

2023-01-24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太空熊

評論:
商城特賣
無限機兵
鬼泣5
忍者明
沒有劇透成分。

    1.

    2006年,賈樟柯的《三峽好人》拿下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坐在《楊瀾訪談錄》演播廳的藤椅上,楊瀾問賈樟柯,假如給他兩個億的投資,他愿不愿意跟近年來的名導們一樣,轉(zhuǎn)型去拍大制作的商業(yè)電影。

    賈樟柯說他不會。因為一套成熟的電影工業(yè)體系,應該有各種規(guī)格的制作,而他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節(jié)奏。對中國電影界先驅(qū)們的“群體性轉(zhuǎn)變”,當時的賈樟柯感到吃驚與不解。

    也是2006年,因為一條廣為流傳的20分鐘“短視頻”,剛導完《無極》的陳凱歌公開和網(wǎng)友叫板,怒斥其“無恥”。

    還是2006年,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馮小剛的《夜宴》,幾乎同臺競技。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當時的國產(chǎn)商業(yè)大片,多少沾了點以大為美、以多為好的奇觀思維

    同樣名作改編,同樣宮廷主題,同樣商業(yè)大制作,同樣對不上導演一貫的風格。針尖遇上麥芒,最后《滿城盡帶黃金甲》刷新了《英雄》在國內(nèi)的票房紀錄,《夜宴》則折戟沉沙。

    兩年后,張藝謀執(zhí)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師”——雖然現(xiàn)在看來,這個雅號多少帶了點刺。那年,張藝謀公開發(fā)言,表示“我們的藝術(shù)缺少輕松、缺少幽默、缺少溫暖,全是致敬、致敬、致敬”。

    結(jié)果到了年底,馮小剛的《非誠勿擾》再次刷新了內(nèi)地的票房紀錄,正式將商業(yè)喜劇拉回了賀歲檔的梯隊當中。

    第二年,北京新畫面影視公司為張藝謀爭取到了《血迷宮》的改編權(quán)。在讀完科恩兄弟的黑色暴力劇本之后,沒人知道張藝謀當時是怎么想的,總之他找來趙本山、小沈陽等一眾當紅的春晚小品演員,把《三槍拍案驚奇》也拍成了一部賀歲檔的喜劇電影。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人物形象倒是其次,最大的問題是大段小品式的對手戲影響了電影的節(jié)奏

    后來,《三槍拍案驚奇》成了張藝謀藝術(shù)生涯上的一個小污點,盡管他本人從不這么認為。張藝謀覺得,幽默與庸俗之間只隔了一層紙,稍不注意就會捅破,所以他愿意放下高雅跟藝術(shù)的身段,去接受《三槍拍案驚奇》式的幽默。

    可惜,幽默和搞笑到底是有區(qū)別的。搞笑的反面才是庸俗,幽默的反面應該是冒犯。而論起幽默,張藝謀鮮少是馮小剛的對手。

    一個是中西部出身的做題家,張藝謀的藝術(shù)血管,流動的是裸露而干燥的廣袤土壤;一個是共和國首都的土著,馮小剛的靈感心臟,泵出的是城市的車水馬龍。兩者的創(chuàng)作所呈現(xiàn)出的生命力,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如果全國只許一個地方的人站著說話還不腰疼,那個地方肯定是馮小剛的故鄉(xiāng)。Marvin老師將之視為京圈文化自帶的一種傲慢,而我的補充是,那是一種由充沛的物質(zhì)與精神生活所構(gòu)建起的強大自信,是一種敢于冒犯的底氣與余裕。

    對自己辛勤耕耘的作品,張藝謀總有異常偏執(zhí)的藝術(shù)追求,但除了《有話好好說》之外,你卻很難在他的其他電影里,找到幽默的藝術(shù)。

    即便是《有話好好說》,張藝謀依然給自己找了一個收廢品的農(nóng)民工角色——一個被冒犯者的角色。電影中的張藝謀操著濃重的陜西口音,替姜文飾演的北京流氓,高聲喊出那句著名的“安紅,額想你”,隨后便因為擾民,被圍上來的本地人罵得落荒而逃。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有話好好說》是張藝謀最具幽默感的一部電影,可惜也幾乎是唯一的一部,這顯然觸犯了張藝謀給自己設下的一條底線。張藝謀始終認為,他不一定是中國最出色的導演,但一定是中國最勤奮的導演。

    而一位喜歡甚至強調(diào)重復自己的創(chuàng)作者,是不可能放著過去的污點不管的。

    于是,我們看到了《滿江紅》。同樣的賀歲檔,同樣的小舞臺,同樣的懸疑喜劇,同樣的小品演員。只不過,這次張藝謀的對手,不再是馮小剛,而是過去那個介于幽默與庸俗之間的自己。

    2.

    按照“水之道”那篇影評的劃分方法,張藝謀顯然是個有作者性的導演。由他執(zhí)導的商業(yè)片,除了早期趕工出來的《英雄》《十面埋伏》,沾染了些許李安的習氣外,之后的作品都有著一套熟悉的美學主題。

    而問題恰恰也在于,有時候,張藝謀本人對工整性的強迫式審美,反而會影響作品作為商業(yè)片的最終質(zhì)感。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拍得有些端著,欣賞時要求一定的審美門檻。被不少觀眾吐槽的《影》,就是張藝謀表現(xiàn)美學追求的一個典范。

    這種固執(zhí)的對于美的靜態(tài)需求,可能與他早年的攝影師身份有關。

    張藝謀第一次掌鏡的電影,是1985年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張藝謀在大部分的全景和遠景鏡頭中,利用黃土地與蒼天的自然分割,在畫面里營造出了強烈的靜態(tài)構(gòu)圖美學。即便是看似棄療的《三槍拍案驚奇》,你也能感受到鏡頭對于自然取景的異常執(zhí)著。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黃土地》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三槍拍案驚奇》

    而在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時,張藝謀一轉(zhuǎn)思路,將廣闊的自然取景風格,切換成了人造物取景的包圍感。他為喬家大院方正對稱的結(jié)構(gòu)所癡迷,并讓負責攝影的趙非用規(guī)整的固定機位呈現(xiàn)大院的全景鏡頭,從而營造出了一種森嚴的幾何構(gòu)圖。

    而這種幾何感強烈的封閉構(gòu)圖,正形成了本片帶有象征與隱喻性的鏡頭語言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前面提到,張藝謀是一位喜歡重復自己的創(chuàng)作者。在山西拍攝的《老井》,讓張藝謀成了中國第一位國際影帝,他太熟悉這片土地了,以至于要把《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原著中發(fā)生在南方的故事,搬到山西的喬家大院來。

    而20年后,張藝謀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主場,在山西太原古縣城為電影取景?!稘M江紅》中的許多鏡頭,也確實呈現(xiàn)出了類似方正與逼仄的構(gòu)圖特色。至少,在鏡頭語言的構(gòu)思與審美上,你永遠可以相信張藝謀。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滿江紅》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大紅燈籠高高掛》

    《滿江紅》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座四通八達、盤根錯節(jié)的大宅里。在影片開頭,一條全景式的垂直俯瞰長鏡頭,為觀眾呈現(xiàn)出了大宅復雜嵌套的結(jié)構(gòu)。大片屋檐的遮蔽之下,幾位著甲的士兵在狹窄的過道里匆匆行進,穿過一個又一個規(guī)整的天井,抵達下一扇大門,好似一群在權(quán)力迷宮里亂竄的老鼠。

    整個電影的敘事節(jié)奏,也呈現(xiàn)出一種規(guī)整的模塊化狀態(tài)。每5到8分鐘,劇情就轉(zhuǎn)進一次,每次劇情轉(zhuǎn)進,都會伴隨場景位置的改變,以及人物關系的逆轉(zhuǎn),從而讓同在迷宮里的其他老鼠——也就是觀眾,時刻保持一種新鮮感。

    為了營造更強的懸疑氛圍,將觀眾的視野緊緊鎖定在易烊千璽飾演的狠人將軍孫均,跟沈騰飾演的效用兵張大身上,張藝謀著實動了一些腦筋。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至少從電影結(jié)尾報幕時,著重感謝的雕工、瓦工、架子工名單來看,《滿江紅》劇組的工業(yè)水平很到位,應該是按需求搭建了不少的特殊布景。

    而《滿江紅》的取景構(gòu)圖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窄,極度的狹窄。除了個別在大宅外展現(xiàn)大宋軍的鏡頭,《滿江紅》的畫面全都是小場景,連能容納兩個角色上身的中景,都算是比較寬闊的畫面了。尤其是在室內(nèi),本就狹小的空間還被許多屏風層層隔開,也在無意中增強了畫面的幾何感。

    而且,在仔細觀察整部影片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大宅內(nèi)部的大部分鏡頭上沿,都只夠得到瓦片的邊,而打不到天空。與《黃土地》里,用廣闊的自然黃土壓迫天空相反,《滿江紅》用一種人造物所象征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阻止那些困在大宅里的鼠輩們看到蒼天。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在每次情節(jié)轉(zhuǎn)進時,人物在過道奔跑的鏡頭——沒看過電影也沒關系,看預告片就行,里面全是易烊千璽跟沈騰的跑步鏡頭,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宋代鐵人三項。而《滿江紅》使用了大量這樣的運動跟蹤鏡頭,來盤活各個靜態(tài)的懸疑轉(zhuǎn)進。

    雖然你能明顯感覺到,張藝謀并不擅長理順一段段的敘事節(jié)點,否則他也不至于在《三槍拍案驚奇》里,愣是讓兩個小品演員用接近春晚的尬聊來轉(zhuǎn)進劇情了。而《滿江紅》這種利用運動鏡頭來“串糖葫蘆”的手法,也逃不了偷懶取巧的嫌疑。

    但是,當那些運動鏡頭配上一段渾厚狂放的李派豫劇Remix時,說真的,我感覺穿不穿糖葫蘆隨便你了。沒有人能拒絕戲曲和搖滾的組合,沒有人!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滿江紅》配樂里類似煙嗓的力量型唱法,與豫劇宗師李斯忠的風格接近。圖源:Bilibili@雪竹月松

    但很可惜的是,動感刺激的搖滾戲曲并沒能延續(xù)到《滿江紅》的最后。無論是沈騰、岳云鵬防止影片基調(diào)從搞笑走向庸俗的不動聲色,還是張譯跟雷佳音在刻畫極端臉譜角色時的人格魅力,都沒能讓《滿江紅》貫徹開頭時的殺伐果斷。

    如果你對《滿江紅》的期待,是蓋·里奇式的快節(jié)奏黑色喜劇,那么張藝謀恐怕只能滿足你5分之3了。至少在最近幾年的春節(jié)檔,如果一個導演想把電影拍得跟《滿江紅》一樣充滿暴力,那么一些妥協(xié)是理所當然的。

    3.

    是的,其實《滿江紅》有不少的暴力擦邊元素。直到“精忠報國”的主體性敘事插入之前,整個影片的基調(diào)甚至有些下行,出現(xiàn)了很多黑色電影混雜蘇聯(lián)笑話的奇特化學反應。張藝謀故意選擇了鐵青的整體色調(diào),用來襯托黎明前昏暗肅殺的氛圍,整部電影的暖色調(diào)屈指可數(shù)——確切來說,是出現(xiàn)的“紅色物體”屈指可數(shù)。

    如果不把忠肝義膽的紅色算進來,整部電影的紅色可能就只限于孩子手里的櫻桃和女人頭上的花了。所以,我真的很難用“紅運開年”的口號向別人安利這部電影。答應我,最好別帶自家小孩去看,可能會遇上一些不屬于喜劇范疇的尷尬場景。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如果有充足的觀影經(jīng)驗,且熟悉一些歷史的話,《滿江紅》的題眼可能支撐不住它的懸疑

    當然,如果并不介意“糖葫蘆串”本身的完整性,就算最下面串著幾顆紅棗干也無所謂,那么《滿江紅》的觀影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哪怕推理上做不到意外驚喜,至少也算笑中有淚。快160分鐘,接近3小時的時長,能讓觀眾在大半的觀影體驗里,把自己的視角收縮并聚焦到一座閉塞又單調(diào)的老宅上,還能做到凝神靜氣,這已經(jīng)是相當合格的商業(yè)電影了。

    觀察張藝謀最近兩年的發(fā)片頻率,不難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找回了那個勤奮的自己。當年有記者問張藝謀,別的大導演都是幾年一部大制作,為什么他拍《英雄》和《十面埋伏》,中間只隔了2年?張藝謀是不是喜歡重復自己?會不會導致創(chuàng)作質(zhì)量的下降?

    時間一晃到了2020年,用《一秒鐘》給電影遞完情書的張藝謀,開始了一年兩部商業(yè)片,外加北京冬奧、殘奧會開閉幕式的超高效率產(chǎn)出,活得簡直不像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

    《滿江紅》評論:懸疑確實有,至于喜劇得商量商量

    張藝謀的位置,始終在貧瘠的土地和天接壤的地方

    當然,導演從來不是執(zhí)掌一切的“神”。無論是藝術(shù),是商業(yè),電影永遠都是一項集體創(chuàng)作。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yè)體系,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發(fā)光發(fā)熱的余地。就像提起電影攝影,人們就會想起羅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想到電影配樂,人們就提起漢斯·季默(Hans Zimmer)。

    拍攝《滿江紅》,是張藝謀第3次跟編劇陳宇、攝影趙小丁和剪輯李永一,組成一個固定的合作團隊。不出意外,商業(yè)類型片的模塊化生產(chǎn),應該就是張藝謀高產(chǎn)的秘密。

    2009年,盡管票房和口碑雙雙滑鐵盧,但張藝謀始終相信,《三槍拍案驚奇》也是一次對中國商業(yè)電影形態(tài)的探索。那時,中國的導演們顯然還不清楚,廣大人民群眾愛看什么;甚至有時候,他們連廣大人民群眾能看什么,都不知道。

    用張藝謀自己的話說,就是不能走好萊塢負責大眾商業(yè)、中國導演負責小眾藝術(shù)的老路,導演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拍《三槍拍案驚奇》,那是在切實地為人民服務。

    雖然結(jié)果上有些偏差,但國師的這份責任感,倒不是身為創(chuàng)作者的自我感動,也不是身為從業(yè)人員的利益訴求,而是迫在眉睫的現(xiàn)實。就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的2006年,不遠的韓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本土商業(yè)電影市場的“去好萊塢化”。

    而此時,距離韓國政府正式取消“電影審查制度”,僅僅過去了8年。

    如果說,當年的賈樟柯還無法理解前輩們的“群體性轉(zhuǎn)變”,那么在國產(chǎn)商業(yè)電影因為各種各樣的“技術(shù)原因”,被其他國家逐漸甩到身后的20年里,他應該也能感同身受。正因有著先天的殘疾,所以有的時候“矯枉”才必須“過正”。

    參考資料:

    張藝謀的視覺暴力-《三聯(lián)生活周刊》

    張藝謀:拍《三槍》時我一直戰(zhàn)戰(zhàn)兢兢

    王朔聊張藝謀:我覺得他越來越像一裝修大師

    專訪張藝謀:沒個性 別人都沒有興趣罵我

    【張藝謀】【2019平遙國際電影節(jié)】大師班“為了電影的每一秒”

    張藝謀聊《滿江紅》,罕見談對喜劇的看法

    3DM 評分:7.5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