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Marvin

2022-02-24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MarvinZ

評論:
商城特賣
無限機兵
鬼泣5
忍者明
宇宙為你準(zhǔn)備了更好的安排。

    我叫威廉,是個普通的學(xué)生。

    對很多人來說,我都是一個怪胎。我不擅長應(yīng)對所有的社交活動,面對他們的話語做出對應(yīng)的表情,對我而言是一件相當(dāng)吃力的事情。我不知道這一切是為什么,他們的臉總是如此“聽話”,禮貌的微笑,愉快的咧嘴,甚至是驚嚇后的恐慌與憤怒時的猙獰,在他們臉上出現(xiàn)的時機都是那么的自然。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而在我身上,與其說是通過這些表情來傳遞情緒,不如說是某個神秘的力量在將我的臉龐,擺弄成標(biāo)準(zhǔn)的應(yīng)對模板,以此應(yīng)付那些我應(yīng)該表示情緒的場合。我很清楚這點,在我家洗手間的櫥柜上,就有著一張記錄著標(biāo)準(zhǔn)表情的便箋,每天早上,我都要照著這張便箋去練習(xí)這些表情。樓下的哈欽斯夫人,就是我練習(xí)過后的第一個“考試對象”。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我當(dāng)然知道這一切很蠢。我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已經(jīng)不屬于我,它們是一張張面具,把我的意志撕扯成碎片。但我不知道的是,接下來所發(fā)生的一切不幸與幻夢,是否都是因此而起。

    這天是很普通的一天,在日常的表情訓(xùn)練中,鍋爐房的那個人又一次讓我感到恐懼,這讓我想起我已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去過學(xué)校了。自從上周在馬特家,與譚雅度過了愉快的一夜后,我的記憶也成了一面被打碎的鏡子,那些相互沖突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片段,像個婊子一樣糊弄著我。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咖啡的香氣,與譚雅溫存的畫面,不知何處傳來的尖叫,混雜著恐慌情緒的鮮血,以及幾個讓我感到陌生的嗓音,都在我的記憶里糾纏不清。

    還有萊拉,我最親愛的萊拉。這段時間里,她都在做些什么呢?

    我清楚,我今天必須去一趟學(xué)校,譚雅的失蹤已經(jīng)讓很多人感到不安,她那個有著暴力傾向的男朋友恐怕還在等著我。而那個總愛嚼舌頭的蠢女人瑪莎,也需要我去提醒一下她有什么話是不能說的。

    在一樓走廊,我毫不意外地受到了一堆人的質(zhì)詢,他們仿佛下意識地認(rèn)為譚雅的失蹤和我這個“怪胎”脫不了干系,我很想對他們表示厭惡,因為他們臉上那毫不掩飾的嘲弄與譏諷。但平日里的表情訓(xùn)練,很好地幫了我的忙,他們很快就相信了我對此毫不知情,并且告知了我瑪莎所在的位置。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當(dāng)我在天臺微笑地拍著瑪莎的肩膀說話時,她不知道為什么一臉恐慌地看著我,這很有趣,說明她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對我說有個叫于警官的人很奇怪,這讓我很想繼續(xù)探究下去,然而譚雅的大塊頭男友并不那么有耐心。

    我其實很感謝邁克這個人,他的暴力傾向讓我站在旁邊顯得人畜無害。如果不是他給譚雅帶來了那么大的壓力,她不會這么輕易地對我放下心防,那個夜晚也不會那么令人難忘。可惜的是,還有萊拉,我最親愛的萊拉。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我毫不避諱地激怒了邁克,他也如我所希望的那樣,把我暴打了一頓。

    在他對我拳腳相向的時候,我眼前掠過了另一個夢境的幻影,萊拉和我一起坐在醫(yī)院的窗臺上,討論著存在與感知的問題。這很好地解釋了我為什么總覺得所有人都是單純的哲學(xué)僵尸,為什么那些友善和憤怒都顯得虛假,只有萊拉,她的“不存在”反而是讓她顯得最為真實。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夢境結(jié)束之時,我已經(jīng)感受不到疼痛。我拍拍身上的塵土,開始動身往瑪莎家里走去。不管她對于警官還是其他警察說過什么,她都不會這么輕易地從我手上逃脫。

    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我難得享受著片刻的安寧,就像那個許久未去的咖啡館一樣,我知道接下來等待著我的將會是警察和審訊。但我并不在乎,因為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念誦著我的名字的人存在,我就永遠不會消失。人的死亡,永遠有著超出人想象的余地。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曾經(jīng),不止一次有人問我萊拉到底是誰。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的反應(yīng)都很不一樣。印象最為深刻的那次,是譚雅問的。當(dāng)時,她赤身裸體地躺在我身邊,問出了這個讓我感到錯愕的問題。我一直都以為譚雅的出現(xiàn)是萊拉給我最好的禮物,直到她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我是如何大錯特錯。于是,我的沖動和失望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可笑的是還是萊拉來幫我處理掉的手尾。

    在警官的審問下,那些過往記憶的碎片逐漸拼湊在了一塊,縱然還有著許多難以解釋的謎團,但最重要的部分已經(jīng)十分明了。這讓我不可避免地對警官的那些問題感到了厭煩,他們急不可耐地想要找到一個“罪犯”,一個對他人實施了暴行的惡徒。然而,他們終究沒能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的存在,遠超他們的想象。每一個人對外界的感知,其本身的存在都值得懷疑,否則,也不會出現(xiàn)像我這樣的事物。

    至于你問我是誰?

    我是萊拉。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于警官的自述

    很有趣,我在這個故事里扮演著一個旁觀的上帝,雖然與瑪莎有過短暫的交談,但我始終沒有對這件事情實施過什么真正的影響——當(dāng)然,勞倫斯教團那件事除外,那是一個必須抹去的錯誤。

    萊拉很明顯意識到了我的存在,我的視野與好奇心,讓她能夠擁有超出一個“故事”中的角色應(yīng)有的視野,她看到了“外在”的世界,她也看到了某個玻璃屏幕背后的人,但她不在乎,因為她的存在是那么的特殊。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故而每次在故事結(jié)束之后,我都會非常樂意邀請她來到我的辦公室,翻開一張張塔羅牌,去聆聽她對此有著什么樣的看法。

    這個故事,并不像很多既定的小說那樣,有著成型的脈絡(luò)與結(jié)尾。正如萊拉所說,這些都是平行的夢境,每一個都是那樣的真實。在我旁觀的過程中,我看到過威廉的死亡,也看到過萊拉的永生,審判結(jié)果如何,并不能影響另外一個平行的夢境,鍋爐房的那只怪物,在飽餐之后一直都顯得那樣安分。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如果不是萊拉已經(jīng)打算越過那張鋪滿了塔羅牌的桌面,我想我不會就這么將故事匆匆完結(jié)。我挺喜歡這個故事,我想隔著那個仿佛是二十年前產(chǎn)的顯像管電視屏幕,來旁觀這一切的人,也跟我一樣。

    只不過,故事就是故事。萊拉能夠為我們帶來的趣味,也就到此為止了。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坐在屏幕前的我的想法

    這款極具哲學(xué)思辨氣息的游戲,在有趣的1bit風(fēng)格的表現(xiàn)下,有著相當(dāng)引人深思的過程。因為,在故事的流程中,有著大量的meta元素,讓人不會僅僅將自己的腳步,局限在單純的一個游戲軟件之中。所以,我覺得要按照以前的模式,來將其拆解成一個個我們熟悉的“游戲元素”,是不能夠傳達這款游戲給人帶來的真實感受的。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游戲角色“譚雅”,真的有著自己的推特

    這個小游戲短暫且有著明顯的缺陷,但因為一些奇妙的地方,我覺得它還是有著相當(dāng)值得品味之處。

    作為一部成品而言,它的流程和玩法上的匱乏,可能將成為它被詬病的地方。通過表情的變化來完成對故事的推進,更多像是噱頭以及作者表達的附贈品,本身帶來的玩法并不出彩。六個基本的表情類型鎖死了玩家的選擇,過短的“捏臉”反應(yīng)時間,也讓每一次“表情管理”變得急促,從而失去了玩“鬼臉”的樂趣。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但其強烈的實驗性質(zhì)以及作者的表達欲望,都讓這個游戲有著更為特殊的氣質(zhì)。主角表情的管理,從游戲名稱開始埋下的“誰是萊拉?”的謎團,整個故事的具體走向,在游戲過程中都沒有過多的掩飾,玩家能夠在數(shù)個小時的流程中,輕松探索出所有隱藏的秘密。

    然而,短暫且可以重復(fù)的流程,卻讓解讀威廉和萊拉之間的關(guān)系,成為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這是否只是精神病人人格分裂后的囈語?那些藏身于隱秘角落的怪物,是否只是威廉被宗教團體灌輸?shù)幕孟??抑或者說,真的存在著像萊拉這樣的,于知覺領(lǐng)域遨游的未知生命,在哲學(xué)層面上,嘲弄著物質(zhì)世界與人的感知?

    《萊拉是誰?》評測:I am everywhere

    對于這些問題,《萊拉是誰?》都沒有真正地給出答案。當(dāng)然,這些問題也絕非一款游戲,就能夠給出答案。但這部作品,的確承載了一定的思考,更準(zhǔn)確地說,承載了作者所有瘋狂的臆想和泛濫的表達欲。

    極具個人風(fēng)格的1bit美術(shù),雖然簡陋但卻意外的有著直擊心靈的表現(xiàn)力。這種表現(xiàn)力,讓游戲中所發(fā)生的那些事情冰冷但堅硬,天生具備感情與對外界感知能力的我們,并不能真正地抽離出自己的經(jīng)驗,去“客觀”地看待世界。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特殊的情景下,看到這樣特殊的存在,也多虧了“游戲”給予玩家的視角與窗口。

    故而,縱然本作在游戲性上的表現(xiàn)相當(dāng)不合格,我也仍然被其游戲中屬于作者的“自我”所吸引。我承認(rèn)這是個有些糟糕的游戲,但我不承認(rèn)這是個平庸的游戲,甚至,我很喜歡這樣“爛得獨特”的作品。因為只有在這樣的作品中,你才能看到那些,完全不在乎玩家感受的大段表達,才能看到像“萊拉”這樣堅硬又出彩的角色。

    在這樣的游戲里,我是威廉,我是于警官,我是我。

    最重要的是,我是萊拉,而萊拉,可以是任何人。

    3DM 評分:7.5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