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正義使者
2020-01-03
經(jīng)歷了一周五天的學(xué)習(xí)或工作后,周末的兩天總是彌足珍貴。做什么,成了頭等大事。
于是我們給你帶來了一份“周末虛度指南”。打算每周都給你推薦一些,我們用來虛度周末的游戲、或別的什么。希望你可以有意義的“虛度”這個僅屬于你的周末。
這周給大家推薦的音樂是《空がまた暗くなる》,來自于RCサクセション,這是一支成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搖滾樂隊,期間經(jīng)歷過數(shù)次的人員變動,而這首《空がまた暗くなる》,已經(jīng)可以說是樂隊末期最后的幾首作品之一了。
而主唱忌野清志郎用自己略帶嘶啞的嗓音,唱出“長大成人了吧,拿出勇氣來”的時候,想必你一定會注意到,自己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可以肆意流淚的孩子了。
就在前幾天,二零一九年的最后幾天,“木大”老師問起來一個問題,你們這一年來都通關(guān)了幾款游戲?
幾款?我數(shù)了數(shù),發(fā)現(xiàn)一只手綽綽有余。通關(guān)的沒幾款,不少游戲都是玩一半兒爛了尾,而我又是個游戲隔了太長時間不玩就撿不起來的人,于是在“木大”老師的問題結(jié)束后,我又把Baba Is You給撿起來了。
如果說我去年的個人年度游戲有哪些的話,那么Baba Is You一定位列其中。
Baba Is You很簡單,從玩法到畫面,都像極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的游戲——就那些一句話可以把規(guī)則解釋清楚,然后讓你一路打通關(guān)的游戲。
“推箱子”這一概念,可以籠統(tǒng)的概括Baba Is You的基礎(chǔ)玩法,畢竟在游戲中,你要做的也只是推著各式各樣的東西,來完成游戲而已。但如果說僅靠一個“推箱子”,就想讓Baba Is You在玩家群體口味愈加刁鉆的當下,獲得一片贊譽的話,那怎么說也有些玄乎了。
而一切的重點,就是Baba Is You的核心玩法Baba Is You了。
對的,我沒有寫錯,你也沒有看錯。Baba Is You的核心玩法就是Baba Is You。這沒什么問題——如果你玩過的話。
這是一個很難去簡單解釋清楚的核心玩法,但只要你看到游戲畫面的那個瞬間,你就能明白我到底在說什么。
“Baba Is You”代表了你可以操控Baba——就是畫面上那個白色的不明生物進行移動,而“Flag Is Win”就代表了觸碰到黃色的旗幟即可獲得勝利,其他的文字描述也都代表了相應(yīng)的字面意思。
而這些看起來像是游戲規(guī)則一樣的單詞,都是可以被Baba推動的。
你可以隨意改變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比如將“Wall Is Stop”給推動錯開,那么原本不能通過的墻壁將會變得暢通無阻。
如果將單詞組成“Wall Is Win”的話,那么只需要觸碰無處不在的墻壁就可以直接獲得勝利。
你看,Baba Is You就是這樣一款游戲。它充滿了驚人的創(chuàng)意,讓每一次通過關(guān)卡的你都贊嘆不已,它用最基礎(chǔ)的規(guī)則、最簡單的引導(dǎo),讓你將游戲規(guī)則視為無物,然后又用無數(shù)更加具有想象力的關(guān)卡讓你沉溺其中。
所以,朋友們。這個周末,不來和Baba一同展開一場,讓你對自己的智商有個清楚認識的冒險嗎?
“沒問題!抽根煙,沒問題!”就是我的周末虛度指南——腰樂隊。
平時的網(wǎng)易云推薦列表充斥著古典民謠,金屬搖滾以及瓊和迪倫,所以這聲干嗓子扯出來的“沒問題”格外留我耳朵,碰到這種歌我會選擇性跳過再加句我操,說不定還會發(fā)個朋友圈吐槽。
“比如這首突如其來的野狼Disco”
但“沒問題”讓我誤以為是某次聚會錄音,這種錄音世間絕無僅有,即便在相同地點相同人物和相同時間,也不會上演相同一幕,刪了總是不好的,所以這首六分鐘的《今夜還吹春風(The Wind Is Blowing Tonight)》就僥幸逃過一劫。
“沒問題”后就是段像在KTV里錄的音,外加幾句南方對白,接著是幾個老爺們對現(xiàn)場僅存的麥克風亂嗨。在亂嗨的時候人與人之間挺容易產(chǎn)生共性,當完全忘掉這個世界時,人和人的距離最近。
聽完以后我確定這歌即便不是在KTV錄的,也是在KTV拿的靈感,甚至能聽到麥克風倒在桌子上幾個人的閑聊,和包廂開門時刺耳的歌聲,不知道婁燁聽到這首歌,會是什么心情。
好奇心讓我耐著性子聽完了這首歌,好奇心讓我點開了歌手簡介,發(fā)現(xiàn)他們的大名叫Kidney腰樂隊。
好奇的原因可能是是我對唱歌的恐懼感,是單純的,簡單的害怕說出聲音和唱歌。我可以畫畫寫字,唯獨唱歌和語音我是抵觸的??吹诫娫挄q豫,希望對方能發(fā)個信息,剛認識的姑娘發(fā)來語音,看到了關(guān)系進一步發(fā)展的標志,我也會打段字兒“以示尊敬”。
人越長越大,許多內(nèi)在特性也在逐漸疏離和極端化,小時候不敢唱歌,長大了可能干脆不去唱歌。當你有了選擇權(quán),也就可以選擇逃避,許多面對可以解決的問題,此時再去面對,留下道傷痕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若即若離的安全感告訴我除非人不得已,否則一逃到底,是挺弱的。
點開他們的其他歌,標題大多來自于電影。什么《世界呢分鐘(Minutes in the world》等等,心想這大概是群小鎮(zhèn)里自認文藝的青年,要不然他們不會把每首像歌不是歌的作品特意加個騷氣的英文,比如散發(fā)著地攤燒烤味的腰樂隊和前面帶著港資情調(diào)的Kidney,這點共性支撐我繼續(xù)聽了下去。
把他們的歌當一段聲音,說成歌和其他樂隊可沒得比,他們的演唱技巧確實不好。不喜歡他們的地方是愛唱政治,除非是單純的調(diào)侃,否則唱政治總給我一種無知無能無為和怨天尤人的感覺,我比較討厭這點,而這個異突讓注意力回到了窗前。
上海仲冬的冷風呼嘯過玻璃,耳膜上騷來了鋼琴和公交提示音交織的《Song Of Seagouls海鷗之歌》。平時我會說這是暴殄天物還是別的什么,對公交提示音還是鋼琴來說都是如此,不過在今天這種文土結(jié)合的風格倒有點耐聽。
今天還有工作要忙,最后就用這首歌里剛唱的的一段詞兒當個結(jié)尾:“是時候了,年輕人,放開嗓子唱,把我們的痛苦和愛情,一齊都瀉到紙上,不要背地里不平,背地里憤慨,背地里憂傷?!?/strong>
說不上是推薦吧,只不過最近下班后打牌,已經(jīng)成了我休閑活動的一部分。不出意外的話,周末在外溜達一圈后關(guān)上門,一邊看直播一邊自己打牌,就能度過一個自閉且愉快的夜晚。
市面上的打牌游戲,可以說是多的不能再多了。除了“老而不僵”的《爐石傳說》、圈子內(nèi)自娛自樂《游戲王》,連新出不久的“百聞牌”都是一時間風頭無兩。聽說最近《萬智牌》也打算出國服來擠占國內(nèi)市場,頗有些“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味道。
但我最近一直在玩的卡牌游戲,聽名字你肯定不會覺得陌生,但真說打沒打過,我相信大部分玩家都只是云來當梗玩。這就是很多網(wǎng)友口中,遇事不決就先來一把的《昆特牌》。
熟悉《巫師3》的玩家肯定知道,昆特牌本來是《巫師3》中附帶的一個小游戲。但我們都清楚“小游戲往往會成為游戲本體”這么一個常識,因此昆特牌就成了諸多“杰洛特”們,不去尋找希里的理由。而CDPR也是趁機將昆特牌單獨提取出來制作了一款獨立端游——《巫師之昆特牌》。
我是在2017年接觸的這款游戲,但是2年多過去,如今的《昆特牌》早已不復(fù)當年模樣。更不用提與《巫師3》中的原版昆特牌相比。
為了方便移動端的引入,《巫師之昆特牌》不僅將原來的三橫排改為兩橫排,還規(guī)定了每排只能最多放8張牌的限制(老版昆特單排數(shù)量無上限)。并且制作了6大陣營,每個陣營各6個不同的領(lǐng)袖。
《昆特牌》的規(guī)則很簡單:一場牌局分三個小局,采用三局兩勝制。判斷勝負的條件同樣很簡單,就是比雙方卡牌點數(shù)的大小。但是簡單直白的規(guī)則實則暗藏乾坤,光是三局兩勝和打牌時的先后手決策,就足夠大佬們寫出不少長篇大論。
想要在三言兩語中,將《昆特牌》的規(guī)則悉數(shù)講清實屬一件難事。但感興趣的玩家不妨親自上手體驗兩把。說不定就會遇見不少棄坑幾個版本的“遺老”玩家。
但《昆特牌》最好的一點,還是隨機性沒有《爐石傳說》那么夸張。不存在一張“尤格薩隆”就能翻盤或者被翻盤的情況。說實話,輸一把昆特牌,最氣的不是手氣不好,而是自己為啥犯蠢要那么打。
然后一邊研究卡組一邊罵罵咧咧地打下去,一個愉快的夜晚就這樣結(jié)束了。
整體而言,《葉問4》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功夫片,武打戲維持了系列一貫的水準,值得功夫片愛好者們一看。
如果問我《葉問4》最大亮點是什么?那必然是李小龍的驚艷亮相。但我并不認為這是對《葉問4》的貶低,因為這是真實的歷史背景。
但藝術(shù)需要合理虛構(gòu),《葉問4》的主線故事就是不折不扣的虛構(gòu)。葉問本人并不曾去過美國,李小龍拜師葉問的時候,葉問已64歲高齡,人老不講筋骨為能,這時的葉問是怎么也不可能有太強搏擊能力的。
《葉問4》所講的時代背景又是真的,核心詞是中國功夫的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國武術(shù)近代衰微,直至李小龍后才再次迎來輝煌,而李小龍的武術(shù)理念正是傳承自葉問。比如,葉問不限制弟子學(xué)習(xí)別家拳法、注重實戰(zhàn)、對大眾開班教學(xué),這些理念對李小龍日后的發(fā)展影響致遠,電影中也對此有所展現(xiàn)。
在《葉問4》中,葉問所代表的老邁的舊功夫時代,已逐漸跟不上新時代的變化。不管是缺乏實戰(zhàn)、創(chuàng)新的美國華人街武師被一一擊敗,還是葉問最后艱難打敗對手,留給觀眾的感觸是心疼,更是不甘。心疼老去的前輩仍在苦苦堅守,不甘于如果是李小龍,定能將對手打得落花流水。因為我們知道,李小龍能做到。即便新影迷不認識李小龍,就在影片的開頭,李小龍在一場巷斗中干凈利落地擊敗了對手,展現(xiàn)出的搏擊實力也足以令人驚嘆。
而這就是《葉問4》的基調(diào),帶著舊時代落日的余暉,呼喚著即將席卷而來的巨大風暴。希望留給了后人,前人迎來落幕演出。站在承上啟下的角度,《葉問4》可能要過些年才能得到更為客觀的評價。
站在葉問本人的角度,這部電影將葉問的格局寫小了,即便讓他去了本不曾去過的美國,打敗了不曾交手過的對手,但這些虛構(gòu)的經(jīng)歷流于表面,而對其本人歷史貢獻的部分講述略少。另一方面,電影里虛構(gòu)的父子情讓葉問更加親切,可能很多人的父親身上都會有葉問的影子,這一點又是藝術(shù)合理虛構(gòu)的魅力。
不管你是喜歡甄子丹的葉問,還是喜歡陳國坤的李小龍,又或者喜歡干凈利落的功夫片,《葉問4》都值得你花費周末的時間走進電影院一看。
這游戲很適合周末玩,它全程只有4個多小時,只要你不去糾結(jié)那些S評價和極少數(shù)難度較高的挑戰(zhàn),花上一個下午,你就能通關(guān)了。而且它就像白金自家的《獵天使魔女》那樣,玩起來不會迷路,大體上可以稱為線性??商剿鲀?nèi)容也有,但一者它數(shù)量少,二者,即使你不去碰,通關(guān)以后也不會覺得有什么遺憾。
而且,《合金裝備崛起:復(fù)仇》不難。當然這里的“不難”,不是指它沒有深度,而是說即使你在鍵盤上放只貓上去,撒些貓糧,貓也能蠕動著身子胡亂地搓出些炫酷的連招來,對玩家非常的友好。
它深度當然也是有的。尤其是它的“忍者跑酷”和“斬奪系統(tǒng)”,即使放到2020年的動作游戲當中,我認為也會被許多評測者和玩家單獨拎出來夸一通?!叭陶吲芸帷笔沁@么回事,玩家移動的同時,能按住另一個鍵,來進入“忍者跑酷”模式。這之后,角色的移速會提升,若身邊有子彈飛來,角色就會自動揮舞刀劍,來彈開子彈。同時,若角色途徑一些障礙物,玩家無需下達額外的跳躍指令,角色就會自行以高速翻越障礙。
以ACT游戲來說,《合金裝備崛起:復(fù)仇》在部分戰(zhàn)斗場面的地圖設(shè)計上,還是比較立體的,有點像《異界鎖鏈》的弱化版。后者圍繞立體的地圖設(shè)計了許多有關(guān)游戲機制的解謎內(nèi)容,《合金裝備崛起:復(fù)仇》沒做這類的解密,“忍者跑酷”就在保證了地圖規(guī)模的基礎(chǔ)上,砍掉了那些可能會干擾玩家游玩節(jié)奏的操作,非常的贊。
再一個,它的人設(shè)很酷。主角雷電就不用多說了,它的形象完全可以被一些網(wǎng)游拿去做成系列皮膚。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沒什么苦大深仇的,和會讓玩家落淚的。總之爽,就夠了。
最近,編輯部的各位老師們都在討論各自喜歡的卡牌游戲,有買了《游戲王》實體卡,準備周末酣戰(zhàn)一場的,有沉迷《巫師之昆特牌》無法自拔的,有焦急等待《萬智牌》開放測試資格的。而我,則和其中幾位老師一起,沉迷起了一款名叫《陰陽師:百聞牌》的卡牌游戲。
之所以選擇聊一聊“百聞牌”,可能是因為作為一名很少接觸卡牌游戲的玩家,“百聞牌”相較前面提到的幾款卡牌游戲,更適合我這樣的新手。
首先吸引我的一點是“百聞牌”強大的聲優(yōu)陣容和立繪水平。在這點上,玩過“陰陽師”系列的玩家應(yīng)該都有同感。畢竟都是拿錢砸出來的東西。“百聞牌”光是在聽覺和視覺上的體驗,就比市面上的多數(shù)競品強上許多。
其次,本作的對戰(zhàn)機制也挺新穎,采用了卡牌對戰(zhàn)加式神養(yǎng)成的玩法。單局內(nèi),玩家可以通過對式神進行卡牌強化,來持續(xù)提高其攻防屬性。同時各種效果卡牌也讓整個戰(zhàn)局的形勢顯得千變?nèi)f化,游戲?qū)τ谕婕也呗阅芰Φ囊?,維持在了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水平,難度不會太高,比較適合平時不怎么玩卡牌游戲的輕度玩家。
當然,游戲的缺點也很明顯。玩家的對局陣容受版本變化的影響會很大,常見的上場陣容終歸只有那幾套,版本強勢式神甚至可以在對局中無懸念碾壓對手。游戲的開包氪金也差強人意。
但總的來說,對于很多像我這樣平時不太接觸卡牌游戲的玩家,“百聞牌”的娛樂性還是不錯的。無聊時候打上幾局,也是一種不錯的消遣方式。
2020年的第一個周末,我想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也可以理解為我想給你們推薦一位名叫徐童的紀錄片導(dǎo)演。
2019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天,我偶然得知了這個導(dǎo)演,隨后在一切聚會結(jié)束回家后,我打開了這部紀錄片,看完后就已是2020年。
這部紀錄片名為《麥收》,是徐童導(dǎo)演在2008年執(zhí)導(dǎo)的個人首部紀錄片,記錄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位妓女在農(nóng)村老家和城市炮房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麥收》
這部十年前的紀錄片還有著很多其他角色,愛錢的老鴇、主角牛洪苗的同事們和各色嫖客,攝像機揭開了十幾年前某種底層人民生活的遮羞布,使其暴露在聚光燈下。那些出現(xiàn)在鏡頭里,感受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過的痛苦、無力和悲傷都被放大。
父親重病,徐童問她“你想過父親會死嗎?”
我在B站觀看了這部影片的刪減版,觀看過程中也難免去關(guān)注了些彈幕,主要觀點有對記錄內(nèi)容過于真實表示的“還有這種事?”,擔心被拍攝者隱私和個人權(quán)益被侵犯的“這導(dǎo)演真不地道!”,也有些明顯能看出心理年齡并不高的言論,這些言論存在本身仿佛也很值得記錄。
十分單純的發(fā)問“導(dǎo)演當時幫助他們了嗎?”
徐童導(dǎo)演的紀錄片有被稱為“游民三部曲”的“麥收、算命、老唐頭”,這些名字聽上去就很接地氣,而那些被拍攝的角色更都是城市潮濕處不曾缺少的角兒——姿色平平的底層妓女、守著癡傻老伴的算命先生、幼年被強奸過的老鴇……
“95km”
將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的人、事、物展現(xiàn)出來,正是人文紀錄片的難能可貴之處,雖然這是一個美好的公歷年第一個周末,但看些不那么“開心”的故事說不定也未必那么差。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